校园动态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前置性学习

     2022年09月21日 09:09           打印   [字号: ]    

年级册语文第单元前置性学习

九月的风,温柔拂面;

九月的阳光,明媚动人;

九月的你,又长大一岁;

九月的校园,欢笑洋溢。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个崭新的九月,让我们跟随天天老师和“小航精灵”“思思”“晓晓”一起进入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图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单元重点早学习,“金牌小讲师”来助力。这里既是学习知识的平台,又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来吧,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快乐学习之旅!

单元知识梳理

单元  大自然的秘密

单元学习知识起点

关于积累与运用,始终贯穿于小学语文学习中,而词语的积累在一年级下册四单元和八单元学习中都有具体要求。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理解词语、品味词语、积累词语,特别是感受动词的准确运用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学习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在词语运用中发展思维和语言能力。

关于借助图片理解课文,在一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借助图画认识了自然段,一年级下册学习了借助图片阅读课文,知道看图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能在图片辅助下读通课文。本单元学习中,我们进一步学习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并且借助图片来讲述故事、背诵课文。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大自然的秘密”。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和《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阅读课文,其中前两篇为科普童话,后一篇是科普诗歌。3篇阅读课文蕴含了自然现象、动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种子的传播等科学常识。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旨在让我们在阅读课文中识记生字词,从故事或形象中正确理解所蕴藏的科学常识,喜欢阅读科普类童话故事,产生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

1.多种方法归类识字,感受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掌握“左窄右宽”“左宽右窄”两种间架结构。

2.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进而借助图片来讲述故事、背诵课文。

3.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难点

1.借助图片和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进而借助图片来讲述故事、背诵课文。

2.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单元学习思路导航

思路导航一:识字写字

天天老师: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已经掌握多种识字方法,本单元学习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归类识字。归类识字就是根据字的组成规律或者在生活中的类别进行分类识字。比如:课文中有一些动物名称,分别是鸟类、兽类、昆虫类,学习时我们可以对照图片、分类去认识。

思思:我明白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塘、龟、脑袋、肚皮”这些字词都表示具体事物,我们可以借助图片认识这些字词,这就是看图识字。

晓晓:认识“肚皮”的“肚”我有不同的方法,“肚”是月字旁,我们还可以拓展认识更多月字旁的字,如:“胳膊、肝胆、脏、腿”等,这也是偏旁归类识字。

天天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对。这个单元还有不少表示动作的词,可以进行动词归类识记。如“捕、迎、披、鼓、奔”等生字,我们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这样就能记得更牢了。

天天老师:一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汉字的笔画、偏旁、笔顺规则,掌握了独体字的书写要领,升入二年级以后,合体字的书写增加了,“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的宽窄”是本单元写字训练的要点。左右结构的字中,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宽右窄,同学们写的时候,要把握这一类字的书写规律。

思思:这个单元还有几个字的书写大家要特别注意,的第一笔是横钩;“片”的第一笔是竖撇,最后一笔的横折要一笔写成;“海”字右下角的“母”,第一笔是竖折,第二笔是横折钩,写完这两笔再写里面的点、横、点。

晓晓:还有,“如”右边的女字旁要写大一些,女字旁最后一笔的提不出头;“它”字下半部分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思路导航二:课文理解

天天老师: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也就是动词。为什么要积累动词呢?因为这些动词用得十分贴切,使文章更加传神、生动,同学们积累下来,以后可以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思思:《小蝌蚪找妈妈》第四自然段写大青蛙时,用了“蹲、披、露、鼓”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大青蛙神气十足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晓晓:《我是什么》第二自然中,写变成了雨、冰雹和雪的小水滴、小硬球、小花朵从天而降所用的动词也不同,“落”和“打”把云化作雨,变成冰雹降落神态描绘得十分准确,“飘”则描绘出了雪花降落时的动态美。

天天老师:理解了这些动词,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学习运用动词说完整的句子,这就叫学以致用。

(插入视频5理解运用动词)


天天老师:“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另一个重点。本单元三篇课文都配有多幅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插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另外,有的课文在课后思考题中编排了图画,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思思:我预习课文时看插图,发现《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从左到右依次画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过程,蒲公英传播种子靠风,苍耳传播种子靠小动物,豆荚传播种子依靠阳光的力量。

晓晓:我预习课文时也注意到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课后题有五幅图画,描绘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对照这些图画,我就可以说出小蝌蚪是怎样一点一点变成青蛙的。

思路导航指导

天天老师:一年级时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词句读好人物的心情和语气,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人物对话较多,我们要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语调。

思思:是的,蝌蚪就像小宝宝天真可爱,声音清脆;鲤鱼阿姨是大人了,说话语速要适中;乌龟天生慢性子,说话要舒缓一些;青蛙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很高兴,语气中要充满爱。

晓晓:你说得很对,我再补充一点,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三次问话的语气和语调都不一样,第一次是疑问的语气,第二次是急切的语气,第三次是惊喜的语气。

天天老师:除了对话之外,旁白的读法也不同。读“游来游去”时语气要延长,突出小蝌蚪的悠闲与快乐,读“游哇游”语速要慢,突出时间的漫长。我们还可以一边读一边表演,这样更有意思。




最新阅读

更多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