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学术交流会第二分会场活动之“科学教育与境脉学习”研讨活动在航天四小“名校+”举办。航天六小科学学科孟李娅老师执教《飞天大挑战——做个水火箭》三年级项目化学习课程,备受好评。




此次展示的课程是“火箭中的科学”三年级项目化学习课程最终的展示篇章。事实上,早在春季开始,该课程就已经启动,孟李娅老师带领学生从探究学习入手,逐步深入到设计阶段,继而进入实际的制作与测试环节。
在起初的课程设计阶段,科学与信息学科的老师们围绕“跨学科”概念,启发于2024年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又结合航天基地的区域特色文化,以“好奇”驱动“思考”,构想了“火箭中的科学”三年级项目化学习课程,希望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课程设计
“火箭中的科学”三年级项目化学习课程,以“做个能飞50米高、结构科学、安全着陆的水火箭”作为驱动性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究水火箭的结构原理与发射原理,在搭建支架、收集数据、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任务,解决实际问题。
前期研究阶段,学生要“认识火箭”,了解火箭相关信息;学习水火箭的基本构成,认识、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探究降落伞,研究伞面与绳长对降落的影响等理论知识。
设计方案阶段,学生要在熟悉每一件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款水火箭,并绘制设计图。
制作与测试阶段,学生要分组根据设计图制作水火箭,反复测试水火箭的发射情况,并记录数据,根据数据测绘折线图,随后进行自我评价,优化设计。
最终的展示环节即水火箭博览会,学生回顾前期研究、实践过程,畅谈收获,并跟随老师一起探究反冲力小车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最后通过小组展示、投票,评选出最佳发射高度奖、最佳火箭结构奖等奖项,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激发他们对于航天文化的兴趣及航天梦想的追求。




奇妙之旅
课程开始后,科信学科开设了航天六小水火箭研发基地,作为该课程的教学、实验主要场所。随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他们的奇妙旅程。












课堂上,他们围坐在工作台旁,手握图纸和工具,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有的小组选择了流线型设计以减少空气阻力,而另一些则关注于重量分布,尝试着找到最理想的配重方案来确保水火箭能够平稳升空。基地内常常能看到老师和学生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热烈讨论设计方案,或是专注地调试设备,或是认真记录每一次实验的数据。




随着设计图纸逐渐转化为实物模型,学生们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小火箭。他们小心翼翼地裁剪、粘贴、组装,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极大的耐心与细致。当第一枚自制火箭终于站在发射台上准备就绪时,整个团队屏息以待,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激动的气息。按下发射按钮的那一刹那,所有人都紧张得几乎停止了呼吸,然后,在一片欢呼声中,水火箭腾空而起,划破了蔚蓝的天空,留下一道长长的尾迹。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发射都能成功。有时,水火箭会偏离预定轨道,甚至直接坠落回地面,但这些挫折反而激发了学生们更加深入研究的热情。每一次失败后,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分析原因,从飞行数据中寻找改进的方向。有的时候,仅仅是调整了几克的重量或是几度的角度,就能让下一次的飞行表现完全不同。在这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设计更高效的火箭,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面对挑战时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经过数次的设计、实验与优化,当水火箭完美地完成其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时,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老师说……
展示课程结束返回航天六小后,孟李娅老师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今天的成绩是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旅程并未结束,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你们去征服。记住,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当回忆起为期半年的准备过程,孟李娅老师坦言,从最初的概念提出到今天看到学生们亲手制作的火箭成功发射,这不仅仅是学生们的一次成长。自己也曾面临种种挑战,比如如何平衡课程难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教学效果等等。这些问题促使她去寻找创新的教学策略,甚至在课余时间自学更多相关领域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解答学生们的疑问。“这半年里,我和学生们一起成长,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使命。”她说。

学生说……
当我们问学生:“经过这次项目式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孩子们这样说: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参与一个能够成功发射的水火箭的创造过程!”
“我们小组的火箭经历了不下五次的修改,第一次成功飞到指定高度的时候,我们都跳起来了。”
“我会一直记得,我们把水加进火箭,打足气压,然后按下发射按钮时的那个时刻。”
“像一次我和同学团结起来的奇妙冒险!”
“我要谢谢老师,也要感谢我的同伴们!”
“科学并不是遥远的知识,而是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强大工具。”
孩子们的话,生动展现了这次项目式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还有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尽管此次探索旅程落下帷幕,但孩子们心中的科创火焰却因此而熊熊燃烧。未来,这段旅程都将成为孩子们宝贵的回忆,提醒着他们永远保持好奇心,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科学探索的道路没有终点,只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就能不断超越自我,开创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让我们一起祝福所有绿晓学子:走航天路,立航天志,做航天好少年!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