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分析故事,深入理解 教师: 这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养羊人因为不听邻居好心地劝告,对破坏了的羊圈不管不顾,导致自己的羊一天一天变少,最后终于修补漏洞、解决问题的故事。题目“亡羊补牢”里的“亡”不是“死亡”的意思,而是代表“丢失”,也就是说羊丢失了再修补羊圈。我们来看看,羊为什么丢了呢? 【屏幕展示,教师朗读】 1.第一次:羊圈有一个大窟窿,狼把羊叼走了。 2.第二次:养羊人对邻居的劝告不以为然,于是狼又一次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教师: 我们可以看到,羊的两次丢失,原因是不一样的。如果说第一次是因为粗心大意,那么第二次就是咎由自取了。我们常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养羊人就有一个热心肠的好邻居,他诚恳地劝告这个人修一修,但是我们看养羊人是怎样回答的呢? 屏幕展示,教师朗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教师: 街坊希望养羊人赶快补救,而养羊人的回答是一句反问句,反问句常常用来肯定自己的观点,这说明这个养羊人坚信没必要去修羊圈。我们看,这个人不仅粗心大意,还傲慢自大,对邻居的好言好语当作耳旁风。结果呢,不出所料,他的羊又一次丢了。这时,他的态度转变为怎样了呢? 屏幕展示,教师朗读: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教师: 这时的养羊人,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愚蠢,“赶紧”堵上了窟窿。注意,文章这里用“赶紧”,把他那种急迫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这篇寓言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养羊人和邻居。牧羊人的性格是什么呢?傲慢自大、不思进取,却又知错能改;邻居则是一个正面形象,他善良、有远见,热心地劝告自己的邻居。短短百十字,塑造了这样两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还讲述了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呀! 教师: 同学们,“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犯错误,这时,如果我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就会像这位养羊人一样,丢掉一只又一只的羊。我们时时刻刻要有“问题意识”,认真的思考补救措施,争取知错就改。另外,要悉心听取他人意见,谦虚谨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奔向美好的明天呀!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