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实施两年多来,航天四小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整合“三个课堂”资源、优化作业管理与设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变革师生教与学方式、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深化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独特探索和典型实践,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筑牢根基、积蓄后劲。
为此,航天四小推出系列特别报道,展现在“双减”政策下的各项教育创新实践,展示学校的好经验、好机制、新做法和新成效,助力航天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走班课专生所爱、亮生所长
航天四小二(10)班学生袁泺雅自从上了学校的“童年味蕾”走班课,她家的餐桌便焕发了新的生机,面条、饺子、包子、糕点、花馍……各式面点轮番上桌,她的手艺不仅令家人赞叹,而且她对于面粉的知识也是信手拈来:面粉是怎么来的?面粉有哪些等级?什么是死面?什么是发面?它们分别能制作哪些美食?袁泺雅的妈妈说,孩子忘记带书都不会忘记带“童年味蕾”走班课的用品。
在航天四小,像袁泺雅一样找到自己兴趣所在的走班课孩子还有很多。学校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维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精心构建“小蝴蝶”课程体系,分“兴趣培养课程”“特长发展课程”“特色提升课程”三个层级,开展70余个走班课。每个孩子都能像袁泺雅一样“专我所爱,亮己所长”。






走班课打破原有行政班级规定,按照课程体系重新组合形成走课班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与能力水平选择与自身发展的走课班级。全员学生于每周二、周四下午各走班一节课。
作为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和钱学森学校,航天四小科创类走班课深受学生欢迎,以至于供不应求。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学校将科创课程细分为思维拓展、STEM课程、少儿编程、航模建模、实验探究等5大类别,共计16种不同的课程,以最大化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以2024年春季学期的航模走班课为例,学校共开设3个初级班和3个中级班,共满足了174名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选择,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从这个“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走课制里,除了能“走”出“解放个性”“重视人性”和“培养独立性”以外,还能“走”出许多其他东西来。比如,每个学期学生的选课对老师将是不断地促进和刺激,老师要吸引学生,就不能一本经念到底,这样老师之间就会形成竞争机制,他们必须互相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和知识,尝试新的教学法。学校每学期末会明确要求走班课指导教师修订更新指导用书,并在新学期初根据上一学年学生的评价对指导老师重新排列组合。

又如,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的老师和不同的学生,就会促进师生间和学生间课上与课后的交流。走班课为那些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师生提供了一个课内课外互相切磋、共同研究、深入学习的机会,营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探讨氛围和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态环境。据航模走班课指导老师霍杰介绍,“班里有不少学生按年龄来说应该进入初级班,但是却‘插班’到中级班了,他们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举一反三能力很强,还常常主动扩展课堂知识”。
走班课实施以来,学校完成了西安市教育科研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走班制”课程”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发表相关论文7篇,编撰42册走班课教师指导用书和教学管理指南1本,开发了“走班制”课程线上选课系统,开展相关子课题研究8项,均形成结题报告。
显性成绩的背后,学校校园文化变得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感和责任感得到提升;老师教学方法革新、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加深了家长对教育深化改革的认同和支持。(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航天四小杨红艳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走班制”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