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大单元教学这样做》这本书,受益匪浅,收获满满。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让我对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和心得体会。感悟变与不变,积累策略性的思考经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的事物也是千变万化的,而变化中蕴含着变与不变的因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数学思想与学习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因此,我充分认识到“变与不变”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将其充分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变与不变”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思想是数学内容价值的核心体现,它指引人们如何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方法去透视事物,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它又能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进而激发灵感、诱发创造。我应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变中有不变”思想,帮助学生透过变化的情境、形式等现象,抓住不变的数学本质,将数学知识和问题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具体而言,应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运用“变中有不变”、概念辨析中发现“变中有不变、在知识联系中感受“变中有不变”。
在解决问题中建构模型,聚焦“变”与“不变”。“用周长解决问题”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最后一个内容,将“变与不变”思想充分运用于解决问题教学中,通过引人“变与不变”思想,让学生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长、宽变化与周长的关系,深入了解其中的规律,并加以一定的拓展。这节课直接从拼16个正方形人手,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怎么拼周长最短,进而继续探究20个正方形的拼法。通过这两组学习素材建构了用周长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变与不变的素材,我钻研教材时应深入挖掘,并在教学之中无形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求同又求异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解决繁琐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中以“变”与“不变”为主线,锁定主要教学内容,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认知环境,又能让学生多一些哲学高度的思考。我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让学生亲身经历了“变与不变”多重思考,经过自主探究,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既获得了新的知识,又建构了一个初步的模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要有目的地引导,有计划地渗透,有意识地培养“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让它在学生的心里扎根,并伴随学生一起成长。
在操作变化中寻求联系,描述“变”与“不变”。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拓展课“周长变变变”通过设计“取走一个大长方形中的小正方形,剩下图形的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究图形之间的联系,在操作中感悟形变但周长不变,体会变中有不变。在问题串中不断挖掘学材的价值,在三次变化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观察围成图形的边线的变化是如何引起周长的变化的,从中体会周长与图形大小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在运动变化中引发联想,体悟“变”与“不变”。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而变化中又蕴含着联系和不变的因素,从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现这种联系和不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用周长解决问题”这节课始终围绕着“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这个问题展开。教学时,先从小数据开始,通过4个小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与比较,初步发现周
长最短与内部重合的边有关。再引导学生利用发现,研究“用16个小正方形拼,怎样拼图形的周长最短”,学生通过罗列所有长方形和用“16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长方形周长+重合边的长度”两种方法来进行验证,再次经历猜想一验证一得出结论一辨析原理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应用规律,研究“用20个小正方形、4个小长方形拼,怎样拼图形周长最短”,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思考,完善认知,使整节课的学习富有层次性。
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一系列的比较分析、归纳推理中发现规律、完善规律、应用规律。学生先用4个小正方形进行第一次比较——提出“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为什么拼成的图形周长不一样?”,比较容易发现图形的周长与内部重合的边有关。接着利用发现进行16个小正方形的拼组,在罗列拼组情况的过程中从无序到有序,通过第二次比较——计算16×1、8×2、4×4图形的周长,得出“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的特殊结论。再用20个小正方形进行拼组,通过第三次比较——描图形内部重合的边,打破拼成正方形周长最短的思维定式,得出“长和宽越接近,重合的边越多,周长越短”的一般规律。最后用4个小长方形拼,通过第四次比较,完善“重合的边长度越长,周长越短”的本质。
“变与不变”是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单元整体、学科本质上理解教材,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学习素材,科学、灵活地设计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