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认识角》教学设计

     2024年04月22日 11:10           打印   [字号: ]    


《认识角》

二年级数学 陈宜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经历拉一拉、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4.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培养有逻辑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三角板、活动角、两个角度相近的角。

学生准备:三角板、不规则纸、长方形纸、格尺。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引出“角”

老师带来了两件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们认识吗?教师展示三角尺和五角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三角尺吗?看来三角尺和五角星的身体里面都藏着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剪刀和钟表上也有角。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角,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纤纤的奇幻旅行,去研究数学上的角。(揭示课题)

进阶操作认识角

1.描出物品中的角

课件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比划、用红线描出角。(红领巾的两边、数学书封面四个角、剪刀张开的两个刀刃)

预设:如果学生在描剪刀时,出现不是标准的角,师引导学生先保留,思考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2.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1)动画闪烁凸显角,隐去物品抽象角。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抽象的角,并记住角的样子,再闭眼回忆。

2)学生尝试再次表述什么是角。

3)介绍这些都是数学上的角,板贴一个角的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引入角,再通过找物品中的角,感受角“藏”在图形里面,也是一个基础图形。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基本平面图形,感受数学中的角与生活中的角的区别。

3.找角

引导学生说一说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上有角,指明汇报。(举例时注意引导学生比划出角)。

学生自主找出教室里的角,并相互说一说。(学生将错误的“角落”或课桌的一个顶角当做平面上的角时,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再次抽象出的角)

4.认角

1)认一认(介绍角的名称)

①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板书:顶点和边)

②强化顶点和边的特点。(板书:顶点(尖尖的)、边(直直的))

规范作图明晰角

1.画角

①同桌交流:互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②班级分享交流画法。(希沃投屏生说画的过程)。

2.角的记法

1)介绍角的记法

①先在两条边之间画上圆弧,再标上一个数。

②学习怎么读,怎么写。(板书  记作:∠1,读作:角1)

学以致用巩固角

1、火眼标角

找出下面图形中的角,并按顺序标数。

活动要求:

①分组完成(计时1分钟,教师巡视拍照投屏)

②学生汇报

2、巧手剪角

问题: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动手操作验证结论(师演示其中一种可能)。

③抛出问题,启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





(五)全课总结

1.欣赏生活中的角。

2.学生分享收获。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