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人教版一年级下《比大小》教学设计

     2024年04月19日 19:59           打印   [字号: ]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7,第21页第5~6题。

教材分析:

比大小一课在一年级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比较能力和大小概念的理解。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数字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同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素养。

内容编排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借助生动有趣的情境图结合对《比多少》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大小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猴子和他的伙伴们去山上郊游,你们看,快到中午了,他们要休息一下,猴子们拿出了他们各自带的水果,和大家分享,你们看,他们带了什么?

出示主图(桃子、香蕉、梨)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探究新知

1. 分桃子,认识“=”。

1)生说一说如何分桃子。(一一对应的方法)

2)学生用语言描述猴子和桃子的关系。(猴子和桃子同样多)

3)你能用学具摆一摆吗?试一试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4)用数学如何表达呢?

用等于号    3=3    读作:3等于3

(5)说一说它长什么样,试着写一写。

2.分香蕉,认识“>

1)学生用语言描述猴子和香蕉的关系。(猴子比香蕉多)

2)你能用学具摆一摆吗?试一试

     (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3)用数学如何表达呢?

用一个“>这样的符号    3>2    读作:3大于2

4)试着写一写。

3.分梨,认识“<

1)学生用语言描述猴子和梨的关系。(猴子比梨少)

2)你能画一画吗?试一试

     (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然后汇报)

3)用数学如何表达呢?

用一个“<这样的符号    3<4    读作:3小于4

(4)试着写一写,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知识,学生从实物抽象为图形再抽象为数字和数学符号,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让学生感悟知识的迁移。整堂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形式,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4.数学小游戏。 我说你做

     口令:等于号       生比赛动手做一做  

     口令:小于号       生比赛动手做一做

     口令:大于号       生比赛动手做一做

设计意图:设置互动小游戏用游戏巩固学生对这三个符号的掌握情况的同时,缓解一年级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为下一环节学习做以学习状态调整,提升课堂练习效果。

三、智慧大闯关。

1. 看图填一填。

2. 涂一涂,比一比。

3.(    )里最大能填几。

    5>(   )          (     )<4           1<(    )<4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注重巩固基本知识,由,达到训练学生的技能目的的同时,通过有梯度的练习,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