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例1、例2
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探索规律”这一板块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感受有变化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对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学情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希沃课件、礼物盒、卡片、雪花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故事,巧藏规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 感受、发现故事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此环节,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受重复,为新知学习作铺垫。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我校举行了第三届数学节——“π节寻π”,为了布置数学节会场,老师制作了装饰物,它就藏在我的宝盒里,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盒子里究竟是什么呢?仔细看。
生:纸鹤。
师: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粉色的。
师:猜一猜,下一只会是什么颜色呢?
生:红色、白色、黑色、紫色……
师:揭晓答案——蓝色的。再下一只呢?
生:粉色、蓝色、红色...
师:(粉色),再下一只呢?……
师:为什么刚开始有很多答案,后来就猜的很统一了?
生:有规律。
师:真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纸鹤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律,谁找到了?
生:我发现一只粉纸鹤,一只蓝纸鹤,一只粉纸鹤,一只蓝纸鹤,一只粉纸鹤,一只蓝纸鹤……这样重复的。
师:同学们真棒!不但发现纸鹤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而且还找到了它的规律(板书:找),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创设猜盲盒的情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感知、发现纸鹤的规律,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具化生活,感知规律
1.说一说
其实我们的每一天也是有规律的!现在是白天,白天过后是?黑夜过了呢?( 重复排列)下一个是什么?顺序不变也就是依次的。(依次)
2.找一找
大自然、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过渡:我发现你们都是留心观察生活的孩子,生活中和大自然中有规律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继续寻找。
【设计意图】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通过学生真切感受到的通俗的、生活化的“白天、黑夜”,感知、发现规律是“依次”、“重复排列”的特点。举一反三,寻找大自然和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感受规律是无处不在,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1.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例1:快看啊!数学节会场上还有二、三年级哥哥姐姐们做的装饰物呢?
1.说一说
师:请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旗、小花、灯笼有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小旗有什么规律?
生:小旗的规律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重复排列的。
师:小花和灯笼有什么规律呢?同桌间说一说。
(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师小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旗、彩花、灯笼,都是按照顺利依次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顺序的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2.圈一圈
师:在我们找到的每组规律中都有重复的部分,每组规律重复的部分一样吗?我们一起圈一圈,找一找吧!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引导:小旗:小旗当中重复的部分是什么?
小花:再来看看美丽的小花吧!小花重复的部分是什么?
灯笼:灯笼呢?我们把重复的部分叫做一组。
师点拨:我们又认识了一位好朋友。(板书:一组)灯笼与彩旗、小花的一组有什么不同?
生:灯笼是3个为一组,彩旗小花是2个为一组。(一组的数量不固定)
3.试一试
师:现在谁能更简单地描述一下它们的规律?
生:小旗是以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这样依次重复排列的。小花……灯笼……
师小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的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规定一组要重复3次或3次以上才是有规律的排列。
4.比一比
师:会场布置得这么漂亮,他们开心的唱歌、跳舞。小朋友的队伍也特别有意思,找到什么规律了吗?请你在学习单上圈出一组。(A3克隆模式进行对比)
生:男生女生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排列。
师:谁还有不同的答案?圈一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女生男生为一组圈的。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思考:为什么之前的规律都是固定的一组,而小朋友队伍的排列既可以男女为一组,又可以女男为一组呢?(一圈),没有起点,如果以男生作为队伍的起点,则是男女为一组,如果是以女生为起点就是女男为一组。
师小结:看来准确的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也就是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通过小旗找“一组”;通过灯笼和彩花巩固“一组”概念的同时,发现“一组”的数量是不定的;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价值,小朋友的“一组”以男女一组或以女男一组,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三、练习巩固,总结提升
下面让我们乘坐这列知识小火车开启今天的数学节之旅吧!
第一站:π节寻派——游戏派
学生律动(视频),感知动作中的规律。
第二站:π节寻派——探究派
师:你是从哪个方面或者根据什么找的规律?(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圈出一组并描述规律)
拓展:最后一题引导学生用数字表示图形的排列规律。(1 2 3 1 2 3 1 2 3 1……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三站:π节寻派——创意派
数学节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作品征集,需要设计有规律的作品。
用手中的水彩笔给小花涂颜色,创造规律;利用飞叠杯、雪花片、小棒、图形等学具创造规律。学生独立创作,展台展示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结合板书)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就可称为有规律的排列。我们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方向、位置、数量等)这些方面去找图形的规律。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巩固规律概念的同时,进行了拓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规律,总结深化,归纳提升,突破教学难点。适时点拨,有意识地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四、欣赏规律,享受美感
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欣赏规律的美!
(教师配音感受规律之美和规则之美)
【设计意图】欣赏规律美,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丰富于生活。
五、教师总结,情感升华
1.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规律是无处不在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来寻找、发现规律,也能创造规律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美丽!
2.课后实践性作业:找找生活中的规律,拍照粘贴,并用你喜欢的字母、图形等进行表示。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设计意图】教师寄语,升华情感。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增强亲子间知识链接的情感互融。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找 颜色 大小 形状 方向 位置 数量 ……
规律 一组 依次 重复排列
【设计意图】小火车的板书设计,富有趣味性,板书简洁清晰,车厢中规律概念关键词,点明深化主题,给学生以抓手,进行语言表述。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