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李辰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它是进行德育渗透最好的途径,同时也是最容易的一种途径,是实现当代教育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小学语文课本课文中中事物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通过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无声无形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借助着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模范作用进行优良品德影响[1],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品质极高的文学作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第一课就在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小学生进行的与熏陶,开始第一课《我是中国人》了解自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我们国家有五十六各民族,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老师通过介绍孩子们感兴趣的几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民族习惯,民族传统节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自己最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通过教师对五星红旗的讲解,通过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仪式,激发孩子的民族自豪感,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大声的,骄傲的说出我是中国人,这样教学我们既能完成目标的要求,又能对孩子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从一年级,从上学的第一天就进行培养和渗透。小学生是非常的天真烂漫,他们就像一张张白纸,可塑性非常强,易于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和影响,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广泛工具性和鲜明思想性。[2]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都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的理念,新的精神。[3]从整个教科书的编排来看,意在让同学们在完成课本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接下来我将从“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充分利用榜样作用”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充分利用榜样作用
在近现代教育这个大环境下,对老师提出了要求,那就是教师要“爱岗敬业”。小学是一个大家庭,小学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教室内的座椅,黑板都需要我们保护。一个优秀教师必然会对小学生今后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在食堂打饭,教师示范双手端着餐盘,学生也会和教师学,教师很优雅的用汤匙喝汤,孩子也不会直接拿起碗来喝,在教育教学的过长中,老师们作为一个整体应该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教师之间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去解决一些问题,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教师和同事相处得好,孩子们耳濡目染,自然就会与同学好好相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教师在日常中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去影响学生,去激励学生,教师应该起到这种模范带头作用。[4]教师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需要学习。教师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养。教师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明白是非的能力,促进自身师德的培养,争做师德标兵,以自己的自身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风采,教师的举止,教师的一言一行,课上课下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在方方面面影响学生,起到了一个表帅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一个德才兼备优秀的小学生。[5]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年级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健全,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我们在拼音教学中应该采取一些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做游戏,编儿歌,通过活动手势,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6]如在学习音节yi,wu,yu时,我是以编故事的形式引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i u ü 三个小朋友约好了去植物园里观察植物。由于植物园里有规定,小朋友不能自己独自入园,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聪明睿智的i u ü就去请妈妈开带领他们去植物园里观察植物。大y妈妈对小i说:妈妈带你去,于是,大y妈妈带着小i走向了植物园,我们就将大y的卡片放在小i的卡片前面,两人走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i。大w妈妈也带着小u走向了植物园,将大w卡片放在小u卡片的前面,他们走在一起就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wu。小ü呢?爸爸妈妈出差不在家,没人带,急得嚎啕大哭起来,大y妈妈听见了,连忙跑过来对小ü说:“小ü小ü别哭了,阿姨带你去,但是你必须答应阿姨一件事情,阿姨带你去你就必须是把两滴眼泪擦掉。”小ü擦掉了两滴眼泪,高兴地跟着大y妈妈走了。就把y放在ü前面,把小ü的两点擦掉,他们走在一起,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并引出儿歌:小ü见大y,擦掉眼泪笑嘻嘻。孩子们在故事中学知识,既学会了知识又能感受到大人,家长们对我们的爱。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人,帮助他人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正像是那句古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拼音教学中无形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同时也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喜悦。在我们教学声母p时,老师拼读pa爬,学生组词爬山,在进行造句时可以说小明的爸爸带着小明去爬山。爬山能感受我国壮丽的河山,感受大自然地的壮丽,体会自然美,山川美,河流美,能够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做新世代爱国的好孩子。
(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识字是低年级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字左右的常用汉字,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的认识这些汉字教师不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显得很枯燥。识字教学进行的方式一般都是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的教,学生在下面一遍一遍的写,使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汉字的基本特点。将汉字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引导孩子自己去观察汉字,积极思考。例如我们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二课遇到了一个生字“坐”,在课堂上我是这么讲的:我告诉同学们两个人在土堆上就是坐,也就是两个人坐在土堆上,这样孩子就会很快速的记住这个字了,既生动形象,又能提高识字的效率。然后我问孩子们谁能用“坐”字组一个词,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道:坐姿,坐下,乘坐等,紧接着引出坐如钟,引导学生知道要坐姿端正,我们也要坐如钟,行如风,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在孩子近视的很多,平时端正他们的坐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技能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这样做能很好的避免了简单无趣的识字教学,更好的更有效的渗透德育内容。例如,我们在学习“吵”字时,学生会组词:吵闹,争吵,吵架等。然后我会告诉学生在上学的时候我们不要和同学吵架,我们不要在走廊里吵闹,在学校同学是我们的好伙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有集体意识。在无形中对孩子进行德育渗透。再学习“雨”时,第一笔长横代表的天空,中间的四个点代表雨点,从天空中掉下雨点就代表下雨了,我们用雨组一个词语吧,同学们会组下雨,大雨等,老师给同学们扩展词语硫酸雨,讲一下硫酸雨的形成u。之所以能形成硫酸雨是因为一些工业大肆的排放含有腐蚀性的气体,造成了大气的污染,硫酸雨会腐蚀汽车,腐蚀建筑物,会让植物死亡,损害庄家,农民伯伯辛苦耕耘,到丰收的季节却颗粒无收,就是因为这讨厌的硫酸雨,因为这些破坏环境的工厂,作为教师要告诉孩子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并回家问问家长知道硫酸雨是怎样产生的?这样我们在识字教学中也可以和你好的进行德育渗透,促使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
(三)在朗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其中的内容有着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中也包括多样的德育思想。[7]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作为教师要重视此环节的教学,因此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身临其境的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文《蒲公英》,学生在反复朗读太阳公公对小蒲公英说的话,去体会那种嘱咐的语气,太阳公公叮嘱小蒲公英,怕小蒲公英误入歧途,再让学生反复去朗读小蒲公英的对话,体会小蒲公英那种自以为是的情感,最后集体大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小蒲公英的不同遭遇,让同学们体会到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道理。在教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时,让孩子过主动的参于,大声的朗读来了解本篇课文的含义。通过朗读小鹰和老鹰的对话,老鹰不断鼓励小鹰去尝试新的高度,让学生知道小鹰通过老鹰的教育和自己的实践,终于明白了学习是没有尽头的,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去学习,用一个词就是——学无止境。接下来我会告诉孩子,希望小朋友们像小鹰一样,虚心好学、不断进取、一往无前,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希望孩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在朗读课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雷雨》时,由于是二年级的课文,需要教师先示范读课文,我在示范读课文时就用语调的变化来让孩子初步感知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在讲完课文时我让孩子齐读课文,在朗读每一部分之前我都插进去一段音乐,在雷雨来临之前我插入大风和雷电的声音,让学生体会天气的变化,朗读的韵律也要随着变化。在雷雨中雷雨后也要插入相应的音乐,在朗读后整篇课文引导孩子也要像作者那样做一个热爱观察的孩子,观察气象变化,保护环境,做一名热爱环境,善于观察的小学生。
(四)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另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就是要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和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8]作为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引导他们去读引导他们去体会书中的思想。同时要加强阅读指导,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在阅读时反复的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见解,使学生收到实效,并在平时的写作中能用到。例如:对那些沉迷读课外书的学生,老师要引导他们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故事中的情景总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情况,在读的时候结合着当时的背景,体会人物情感,做到真正的走入主人公的世界。让学生懂得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变幻曲折,更重要的是要去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去感受看到它的社会意作品中反应的社会现状,使学生从中受益。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多读有益健康,积极向上的书籍,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又能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作为教师我们在指导孩子读《西游记》这种神话故事时,让学生知道《西游记》是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里面有机智灵巧,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人物特征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在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表达学生的思想,展示学生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他可以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孩子通过作问展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通过读孩子写的作文就能感知孩子的真情实感,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 要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多多观察大自然的事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9]渗透德育教育,做到练笔与育人和谐统一。例如在知道写《给妈妈写封信》这篇作文中,我先通过ppt课件展现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在通过让孩子把书包装满背在身体前面,去体会母亲带孩子的不容易,不方便,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受母爱,通过列举生活中妈妈对我做的一些事情去深刻感受母爱,通过我的教学,我在批阅作文时,孩子写给妈妈信,每一句话都很质朴,孩子们会大胆的说出对母亲的爱,家长向我反映现在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越来越听话了。通过简单的作文课对孩子进行了一场洗礼,不断的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在给孩子布置作文《做个爱分类孩子》,在批改作文时,我发现有的孩子写到要给垃圾分分类,,可回收的垃圾,不可回收的垃圾,电池一类的垃圾,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我把这篇作文作为范文读给同学们听,让全班同学都学会这种方法,也要培养他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学生。
(六)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老师还要注重拓展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外活动,补充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拓宽孩子的视野,满足和发展其生学习、生活领域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我通过课件向同学们出示非洲挨饿儿童的图片,让同学们看这些照片说说你想对非洲挨饿的小朋友说点什么,呼吁同学们要节约粮食,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当我们在饭店吃饭的时候,把剩菜打包回家,不要浪费要节约粮食,接下来我组织全班同学做一个小活动,让全班同学起立弯腰模仿农民伯伯插秧的样子,坚持一分钟,老师来计时,有的孩子坚持了30秒就坚持不住了,做完活动我会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感想,让学生感受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通过这节课培养孩子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精神。课后让孩子做主题海报,通过海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中,让孩子把剩下的不用的东西带到学校来义卖,通过这种义卖的方式不仅能资源在利用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参加,把义卖的钱捐给山区的孩子,孩子拿着钱捐到捐款箱,心里满满的自豪感,通过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帮助了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促进了学生的德育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科使得与渗透的宝地,德育教育贯穿小学语文教育的始终,德育和语文相互联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养成一个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身,作为一名小学老师要在实践教育教学中,不断去挖掘,去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点滴中渗透德育教育,[11]促进二者相互融合,是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真正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目的。作为小学教师的我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钻研出新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从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