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会比较差别较大的物体的轻重,但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质量概念。在本节课,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这些都为学习“吨的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日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直接接触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没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质量单位的使用上错用、乱用的现象多次出现但纠正之后仍频频出现,症结即在于此。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体重秤、天平、盘秤、黄豆、苹果、回形针、两袋盐、1千克零食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现在老师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一胖一瘦)。他们互相抱10次,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想来做?
生1:这样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2:胖的重,瘦的轻,这样对瘦的不公平。
师:哦,是呀,生活中的物体有轻有重,它们到底各自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轻重的问题——有多重。(板书课题:有多重)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不公平自然引出物体有轻重的区别,激发学生学生兴趣,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实践体验,探究新知
(一)认识秤
在我们购物的时候,常发现有的物品有包装,物品的重量我们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的标识。但也有很多物品并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有多重呢?对,要想知道这些物体的准确重量,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
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种秤,请看(实物出示体重秤、天平、盘秤)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你们想看一看吗?(大屏幕出示各种秤)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秤的认识,唤醒学生生活中有关质量的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常用到电子秤或盘秤称东西。你们能读出所示的重量吗?(大屏幕出示教材"练一练"),谁想读出一个西瓜的重量?一个鸡蛋呢?
(二)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克
刚才你们在说西瓜和鸡蛋的重量时,分别用了什么单位?(板书:千克、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质量单位。
1.认识千克。
(1)认识盘秤,讲解用法。观察秤面,引出千克用字母kg表示。
(介绍盘秤)把盘秤放在水平的地方,指针调到中央(0刻度)的位置,把物体放在盘中,指针指向的刻度所代表的质量就是物体的质量。
(2)称一称。
学生合作分别称一称两袋盐和零食的质量。建立1千克的概念。
(3)掂一掂。
把两袋盐和零食分给班级同学,分组相互传递,每个人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找一找。
在你的桌子上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师:生活中4个苹果大约1千克,16个鸡蛋大约也是1千克重。
2.认识克。
(1)要秤黄豆,引出盘秤不适用。认识天平,讲解用法。观察天平,引出克用字母g表示。
(介绍天平)天平两端有两个托盘,一般情况下是左边放要称的物品,右边放法码。当红色的指针指在正中间时,说明天平两端的物品是一样重的。那么,砝码显示有多重,左边的物品就有多重。
(2)称一称。
示范天平的用法,和学生合作分别称一称黄豆和曲别针的质量。建立1克的概念。
(3)掂一掂。
把黄豆和曲别针分给班级同学,分组相互传递,每个人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
(4)找一找。
在你的桌子上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
师:生活中3枚曲别针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1个两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1粒花生米等
设计意图: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质量为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3.说一说:你认为1克和1千克谁重?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用克做单位,什么时候要用千克做单位吗?
小结:一般说来,我们称稍重的物体时用千克来做单位,而比较轻的物体却要用克来做单位。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习惯用"斤"或"两"作重量单位,但是为了方便,国际上就统一给重量规定了新的单位。并用“kg”表示“千克”,用“g”表示克.(板书:kg g)
(三)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称盐的时候,一袋盐是500克,你能快速算出两袋一共是多少克吗?(1000克)我们的零食上小票上写着1千克。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掂一掂,猜一猜。
生:一样重。
师:到底多少克是一千克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指派学生上台操作。)
生:1000克=1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称物体的质量,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突破了难点。加深学生对于千克、克的认识和理解。
出示课本情景图再次推导。一桶油的质量是1000克,我们用盘秤称重1千克。说明1千克=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克即1kg=1000g)
三、动手操作,巩固应用
(一)你们想不想用千克或克作单位,来表示你们桌子上物品的重量?
要求:先估一估,再称一称。
1.看一看1个苹果大约是多重?
2.一枝铅笔大约有多重?
3.从桌子上选出2件或3件物品掂一掂,估计有多重,再称一称。
(二)完成课后练一练1-5题。
设计意图: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的认识,并使学生感受到数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找一找生活中的秤,说一说他们的用途。
2.调查家里那些物品用“克”做单位,那些物品用“千克”做单位。,并称一称他们多重。
【板书设计】
有多重
千克 kg 较重物体
质量单位
克 g 较轻物体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