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2024年04月19日 16:31           打印   [字号: ]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掰、扛、摘、捧、扔、抱、追。”几个动词,积累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等词语,会写“瓜”。

2.朗读课文、感受小猴子下山的开心到空着手回家的失落。

3.结合图画理解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重点:    

1.认识“掰、扛、摘、捧、扔、抱、追。”几个动词,积累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等词语,会写“瓜”。

2.结合图画理解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结合图画理解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

说说你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生:自主发言,积极交流。

预设:喜欢猫,因为它很可爱;喜欢小青蛙,因为它会捉害虫......

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时点评引导。

2.引入课题,读好轻声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动物朋友,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谁:家住深山里,性情最调皮,惯会模仿人,样子很滑稽。它就是“小猴子”(出示板书贴),读读它的名字。

请两位同学读“小猴子”,指导轻声读的轻而短。

适时点评:我听出了你对小猴子的喜爱;你读的真好听。

3. 齐读课题

   这只小猴子每天呆在山上太无聊了,今天它要下山来。我们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它下山后会遇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观看视频,整体了解故事框架

师:“请同学们观看小猴子下山的课文视频,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

预设:玉米地   桃树下 西瓜地  树林边

孩子们说不上树林边的时候教师及时引导“在哪里追小兔子呢?”

师:引导准确有序表达

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小猴子先来到 ,接着来到 ,然后来到 ,最后去了

2.引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小猴子下山之后先去了哪里?玉米地里的玉米怎么样?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相机贴出玉米的图画板书贴

生:展示朗读第一自然段。

强调玉米结的又大又多(贴出板书贴)

...又...的词语指一个事物同时具备两个特点。

相机拓展其它又...又...的词语(小老师领读)

又高又瘦  又红又圆  又香又甜  又聪明又可爱

4. 迁移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请三位同学朗读,分别说一说桃树上的桃子怎么样?西瓜地里的西瓜怎么样?树林里的小兔子怎么样?

(相机贴出板书贴图画和词语)

【设计意图】第一整体感知,建立框架;第二、语境识字,随文学词理解又...又...的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体会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

师:小猴子下山玩的可真美啊,去了这么多地方,看见了这么多好东西,那他都干了什么呢

自由发言,出示动词的图片和词语。

师:真是忙碌的小兔子啊!

1.对应图片,学习动词(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重点强调“捧”“摘”的读音

2.动作演示,理解突破“掰”

掰:会意字,字从双手(像两只手),从分(像刀将东西分为两半)。“分”义为“一分为二”。“双手” 与“分”联合起来表示:“用双手把一物分成两份。

师:“两手一分就是掰”。

3.魔术袋互动,激发兴趣

请四位同学做一做“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的动作。

(取下字卡,投入魔术袋)

【设计意图】第一激发兴趣,调动课堂氛围;第二、联系上面动词的学习,通过从黑板取下魔术贴的图片以及放进魔术袋的动作体会动作;第三、引发学生思考“小猴子的桃子、玉米、西瓜都去哪里了?

师:这些玉米啊、桃子啊、西瓜啊都去哪里了?

预设:还在魔术袋、穿了隐形衣......

师:魔术的神奇我们可以下课继续探讨,那么小猴子的玉米、桃子、西瓜、兔子这些好东西去哪儿了?(指向黑板上的问号引导思考)

4.思考交流

玉米、桃子、西瓜、兔子这些好东西去哪儿了?(自主交流)

提炼总结:原来是小猴子扔掉了这些好东西啊!

师:不是还有一只小兔子吗?小猴子追到小兔子了吗?

5. 最后小猴子怎样回家的?

齐读第五自然段,读出沮丧、失落的感情。

6. 你想对这只小猴子说什么?

预设:小猴子下次你要专心一点、小猴子你不要太伤心了......

提炼总结: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做事专一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真是只三心二意的小猴子,你还知道这样三心二意、不专心做事的故事吗?

请同学讲一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2.小猴子第二天下山会做什么呢?它还是这样三心二意吗?还是吸取上次的经验有所改变,请同学们说一说。

孩子们观察老师给出的图片进行拓展延伸、仿照课本的样子进行说话展示。

3.课后作业

编一编:《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总结下课。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