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凉,支原体肺炎、流感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群也增加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什么是肺炎支原体?我们应如何有效预防?
一、肺炎支原体是什么?
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非典型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
肺炎支原体可持续散发或不定期流行,四季均可发病,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学龄儿童。
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轻症和重症之分。
多数情况下,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轻微的咳嗽、发热、咽痛等感冒症状。
目前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肺炎支原体导致的肺炎(简称支原体肺炎)总体预后良好,但少数患儿会有后遗症,包括闭塞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更常见于重症或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因此,在支原体肺炎恢复期也需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做到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二、如何预防?
肺炎支原体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一样,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所以预防感染的方法也是相通的。
(一)控制传染源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和病原携带者是传染源。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较强,潜伏期较长(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因此当家人或周围人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尽量减少儿童与其接触。
(二)切断传播途径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故需做好通风和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做好手卫生等。
(三)保护易感人群
儿童是肺炎支原体的易感人群,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感染之后不会永久免疫,还有再次感染的可能。家长可以从保持充足睡眠、营养均衡、适当锻炼等良好生活习惯入手,增加儿童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三、有效洗手
预防传染病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洗手。
1.选择合适的洗手用品:抗菌洗手液、固体或液体肥皂、免洗消毒凝胶等。
2.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有效地清洁双手,除了特殊场合需要使用专业的七步洗手法,日常生活中正确洗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湿手
用水打湿双手,涂抹适量的洗手用品。
搓手
双手相互搓洗至少20秒,注意搓洗拇指、手指间及指缝等容易忽略且易藏污垢的部位。

冲洗
用清水彻底冲洗双手,确保无残留的肥皂或洗手液。
干手
用相关用品擦干双手。
养护
使用合适的护肤用品,减少频繁洗手对皮肤的损害。




四、正确应对
1.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时,应居家休息,不带病上学。
2.保持居室环境清洁,做好通风,每日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家长帮助孩子均衡膳食,多饮水,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帮助和带动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
4.孩子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咳嗽、病情反复,要及时就医。家人照顾患者、陪同就医时,也要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
简单来说,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少聚集、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遵守“咳嗽礼仪”、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日常防护,一起守护健康。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