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脸的器物》

     2024年04月19日 09:28           打印   [字号: ]    

有人脸的器物教学设计

美术组 张歆蕊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陶艺系列课程之一。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可以说,器物的塑造既是制作一种生活用品,也是实用美术在生活中的艺术化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造型不同、材质不同、用途不同的器物,如杯子、瓶子、碗碟等。他们常常被一些造型别致有趣的器物所吸引,因为自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水杯而沾沾自喜,因为别人有个漂亮的储物罐而羡慕不已,这些都反映出对生活中实用器物造型的追求与喜好。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进行人脸造型器物的创作实践,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器物的造型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基于之前在《别致的小花瓶》一课中,对陶泥这种媒材的认识,以及学习盘条成型法的基础,本课进一步学习、体验泥板成型的泥塑手法,并结合捏、揉、搓、压、刻等制作方法,在器物上装饰人物的五官。这样既便于操作,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创意,使学生在快乐的创作过程中对泥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之前的美术课上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泥塑技法,如搓、揉、捏、压、盘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器物制作,有了一定的泥塑基础。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利用泥板成型及捏、揉、搓、压、刻等泥塑法,制作有人脸的器物。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有人脸的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表现手法,能利用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一件夸张有趣的人脸造型器物。

2.在观察、分析、实践、探究中了解陶艺造型知识,利用泥板成型及捏、揉、搓、压、刻等泥塑法,制作有人脸的器物。

3.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并运用到美化生活中,提高审美品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以泥板成型法为主,综合运用捏、揉、搓、压、刻等泥塑装饰手法,表现有人脸的器物。

教学难点:人脸表情的夸张变化及其与器物的有机结合。

六、教学准备

泡泡泥、工具、垫板、喷壶、抹布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展示物品引导学生认识器物的含义

(二)利用多媒体展示有人脸的器物,揭示课题—《有人脸的器物》

二、新授

(一)人脸器物时代变化

   1.关注屏幕,根据老师给的图片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材质有人脸器物的造型特点。

2.感受现代人脸器物设计特点。(板书:器型独特 夸张有趣)

(二)表情游戏  

  关注屏幕,根据老师给的词条进行表演,五官尽量大胆夸张的表现。相互观察不同的表情五官都有哪些变化?

——惊恐、大笑、愤怒、搞怪

  欣赏一组表情夸张的人脸图片—— 观察五官变化

(三)学生分组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用学过的方法尽可能大胆夸张的表现。(教师巡回指导,共同完成)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a.看看他们的设计又能给你带来哪些创作灵感!

b.说说喜欢哪一件,什么地方的设计比较有特色?

三、学生制作实践评论

1.实践要求

二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造型新颖独特,表情夸张有趣,富有创意的人脸造型器物。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评论a.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及创意。b.指导学生进行器物的造型及人脸表情的夸张变化设计。c.学生注意保持良好的制陶习惯。

3.评价a.请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b.评价——谁的器型最有趣?谁的人物五官最夸张,表情最有趣?c.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四、拓展

   回顾古代优秀作品。

   同学们充满激情的创作给我带来震撼,我相信,给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今天的陶艺之旅就到这里结束……

九、板书设计:

                5.有人脸的器物


              器型独特    夸张有趣


十、作业设计:

二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造型新颖独特,表情夸张有趣,富有创意的人脸造型器物。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