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围绕中心句,多角度地将一段话写具体。 2.大胆想象,用上多种修辞手法。 ※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三年级作为作文的起步阶段,在整个小学阶段中显得尤为重要。人教版第四、五册教材选中的课文,大多具有基础写作——围绕中心句,将一段话写具体的代表作,如《槐乡的孩子》第3段,《秋天的雨》第2、3、4段,《花钟》第1、2段,《玩出了名堂》第5段,《盘古开天地》第4段,《赵州桥》第2段,《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3、4段,《富饶的西沙群岛》2、4、6段,《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第3、4、5段,《珍珠泉》第2、3段,《翠鸟》第1段,《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1段……在课文例子的范例下,应让学生认识中心句的特点和作用,这是最基本的。而作为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对中心句的认识应更加深入。如《翠鸟》第1段:“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段话的描写中,在学生懂得该段话是围绕“它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特点之外,还要懂得作者是通过抓“鲜艳”的这个中心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好词,分别写了翠鸟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的不同毛色,将中心句的意思写具体。再如《槐乡的孩子》第3段:“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这段话的描写中,围绕中心词“热”,写了鸡、狗、蝉三种不同的事物在热的情况下的不同特点,通过抓特点将热的程度描写具体。 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考察这些课文,《秋天的雨》用拟人手法,写雨将不同的颜色分给银杏树、枫树、田野和菊花四种不同的事物,将“颜料盒”的特点写得生动、具体;《盘古开天地》从盘古身体的各个部位着手,用排比将“巨大的变化”写具体;《富饶的西沙群岛》用排比和比喻写出不同的鱼形状的独特特点;《珍珠泉》从青苔、蕨草、深可见底三方面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突出其“深绿”的特点……这些都是该分析出来的训练点。 学生实际 三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写作的困难期和过渡期,如何“授之以渔”,尤为重要。学生对于“中心句”的概念比较陌生,对于如何将中心句表达的意思用一段话多角度地写具体更是无从下手,也写不深入,这就存在着方法上的困难。希望这节课可以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三年级学生由于词语、知识的积累没有达到丰富可以自由运用的程度,会害怕并不想写作。因此,搭建支架,利用学过的文段教予方法,在例子的参照下,仿写练写,更贴近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但学生缺乏对这些知识的整合理解,大多仍停留在散点式的印象上。因此,在这里将这些总分句群进行归类,引导孩子观察、思考相同点与不同点,总结写作方法。将散点式的知识整合、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得出围绕中心句,多角度将一段话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提供具体的支架指导,降低难度,让学生在分析推理的过程中有趣地学习。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在教学上存在以下一个提升点: 1.用上多种修辞手法,让句子更加生动、精彩。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