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采菱》教学设计

     2024年04月18日 18:45     臧辽辽      打印   [字号: ]    

2023-2024学年度第学期

采菱》教学设计

音乐组  臧辽辽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

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4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是两个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二乐句分裂为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泼、生动;第三乐句节奏拉宽,运用了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的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虽然有了基础的表演能力和识谱能力,但在本课识谱方面,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节奏,歌词等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运用示范法,试唱法等方法引导,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音乐知识,编创活动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所具有的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特点,抒发水乡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之情。

2.通过观看图片,聆听乐曲,教师示范引导,认识江南水乡的美景。

3.掌握切分音的演唱方法,了解反复记号之间的联系,理清演唱顺序。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优美婉转的演唱歌曲,并能初步感受江南音乐婉转柔美的特点。

2.难点: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掌握,并能准确演唱。了解反复记号之间的联系。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视听结合法、欣赏法。

2.学法:讨论法、练习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教材、三角铁、铃鼓。

七、教学过程

序号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出示词《忆江南》。

3.播放视频,欣赏江南美景。

4.出示课题《采菱》。

5.介绍“菱”。

6.播放采菱视频。

1.学生进入教室,与教师亲切问好。

2.朗读词《忆江南》和观看视频,感受和欣赏江南的美景。

3.明确本课学习的歌曲《采菱》。


先用词《忆江南》导入,观看江南水乡风景,让学生感受江南的美,再介绍“菱”,让学生了解课题的含义。

聆听歌曲

(1)这是一首由嘉兴南湖当地的小朋友演唱的歌曲,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2)再次聆听,结合图形谱说一说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1.学生初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2.先聆听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再对歌曲进行乐句的划分。

在聆听环节感受歌曲情绪,为后面的完整演唱做好准备,划分乐句,让学生清晰歌曲的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唱环节奠定基础。

学唱歌曲

1.第一乐句唱到了什么?是怎样的心情?我们在演唱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水乡的孩子带着快乐的心情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家乡,旋律的不断起伏以及多处的一字多音。)

2. 第二句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旋律有什么特点?(情绪活跃生动,出现了间奏,让我们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并注意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3. 找出第三句出现的切分节奏,并学唱。

4. 最后一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歌词重复,前面高兴的介绍自己的家乡,后面则唱出了对家乡的赞美、热爱,赞美中多了自豪、骄傲之情。)

5. 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6.找一找出现的音乐记号,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反复记号)

1.分乐句逐句进行学习演唱,并了解和感受每个乐句的情绪、节奏变化、音乐记号、歌词特点及含义。

2.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逐句学唱和感受,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轻松地状态下学会歌曲并掌握歌曲每个乐句的内涵,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拓展延伸

出示乐器三角铁和铃鼓,让学生按照节奏型为歌曲编配伴奏。

仔细观察曲谱,寻找能用小乐器伴奏的地方并伴奏。

培养学生使用小乐器和观察曲谱的能力。

情感升华

1.播放课外歌曲江南民歌《采红菱》,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魅力。

2.民歌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需要我们去传承,更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聆听欣赏歌曲《采红菱》,感受民歌的魅力。

教师给予学生情感上的升华和寄托,抒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之情。

课堂小结

1.请学生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2.总结下课

分享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