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双减”背景下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2024年04月18日 18:20           打印   [字号: ]    





地(市)

陕西省西安市

所在学校

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

作者姓名

白巧宁

成果名称:

“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的

实践研究

成果类型

教育教学论文

联系方式

15114942521


“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出台,明确提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即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给作业实实在在地“瘦身”却不至效果打折,实现“轻负优质”,这一要求与教师息息相关。因此,“双减”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小学作业设计现状的实践研究,改变现有的作业设计中的不足,积极探索创新改革,寻求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双减  作业 作业设计 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一、核心概念界定:

1.作业

作业一般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目的布置并且由学生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作业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业问题,将作业作为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科学地布置和设计作业,既能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的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又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双减”之下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以2022版课程标准为基准,要求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确立作业目标,并先行设定作业的评价标准,保持目标、作业和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具体的作业内容设计要求内嵌渗透学科知识和能力,关注学科关键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做到学科知识与能力承载的“可视和“内含”。

、研究意义

1.优化作业设计是落实“双减”的关键环节,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是助力教育减负增效的重要手段

作业的设计、研究和探索是促进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领域,还是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更是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在“双减”背景下,聚焦作业设计,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才能更好地彰显作业的育人导向,发挥作业的学习功能,对教学轻负提质具有重要意义。

2.将作业设计作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对促进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作业设计合理化、科学化,就要将其作为一项科研课题去研究,将问题细化,结合教学实际,找到理论依据,提高推广价值,形成研究成果。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使其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3.优质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创新性,同时也能促进家校沟通,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与社会影响力

好的作业设计是常规教学管理的抓手,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剂,好的作业设计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家校沟通,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与社会影响力。通过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作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真正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研究思路

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以“双减”政策、“五项管理”文件为理论依据,面对“减负”工作,我们以探讨如何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为中心点和研究重点,以提升课堂质量、优化课后服务为两个基本点,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向课堂教学、向多元作业设计与管理要质量,努力做到“双减”下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实现教学“减负、增效、提质”.

、具体举措

基于设计作业是各科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功,作业的设计要兼顾教和学的实际,突出重点,以一当十,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到这一要求,故提出如下举措:

1.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要加强教师自身作业设计方面的学习

教师要时刻关注教育的发展趋势,改变教育观念,精确把握新课标要求,熟练掌握教材,多学习与作业设计相关的资料、经验,提升自身素养。

2.教师要搞好“三大关系”,才能搞定“双减”后的作业设计

“双减”后,如何立足作业,深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好“确立作业设计目标--把握作业内容--做好作业评价”三大关系。

即在作业目标上,处理好“学科本位”与“学生立场”,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作业,不仅要促进教学提质增效,同时需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要从学科本位立场系统设计作业,对数学学科,要确保学科难度不超标、内容不超量,严遵守“双减”文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总量。

其次,在作业内容上,处理好“基础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的关系。基础性作业要满足所有同学的需要,同时也要创新设计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这样的研究性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最后,在作业评价上,处理好“作业批改”与“作品展示”,做好作业的评价,完成了批改,才算完成“作业程序”,要求教师还必须认真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在批改时,尽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尊重。

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业设计也主张结合现实生活,学科间要融合。在作业设计和评价上也要与之相匹配,原本单一的“作业”从某种程序开始转向“作品展示”。“一次手工制作的学具”“一次精彩的成果报告”“一个创意的解题思路” “一次项目学习的成果”,用图画、视频、音频或实物作品记录下来,都可以作为学生作业的作品。

3.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需强化学校集体备课制和制度化作业管理

学校层面,强化集体备课制和制度化作业管理。将作业设计与管理纳入校本教研的常规项目,分年级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梳理教材,汇集年级教师集体智慧,共同设计、共建共享作业,建立了科学有效、易于操作的“四制管理”作业规范,即作业分层布置制度、作业审核过关制度、作业辅导抽查制度、优质作业展评制度,为优化作业设计与布置设置刚性约束,实行制度化管理。

4.注重作业特色设计,梯度提升

首先是联立式设计。整合教师资源,联立设计作业;其次是巢穴式设计,将学生的作业错误与练习有机整合,形成巢穴式作业设计;然后是统整式设计,紧扣单元要素,在课堂内落实作业的教育教学目标。

5.尊重差异,多种选择

作业要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要用心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堂新理念作业。关注弱势学生知识更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教师既要关注学情,实现作业分层,又要充分考虑弱势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等因素,多层次地布置作业;其次是设立“作业超市”,供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开展项目学习,注重实践,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尽显作业设立效能魔力。

、研究方法

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高的过程是对“双减”政策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改、提高、完善的过程,从相关“五项管理”的学习中进行多元作业设计,从多元作业设计中加深对“双减”、“五项管理”的理解.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我们多元作业设计的行动指南。因此,本研究采用“理论探索→实践探究→理论求证→实践验证→反复研究→总结提高→形成理论及实践成果”的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文献法、调查法、个案法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在形式上拟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层层深入的办法.

五、参考文献

1.《“双减”在行动,老师如何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2.国家级教学成果《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

3.《“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思考》

4.校长会《搞好“三大关系”,才能搞定“双减”后的作业设计》

5.《“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未被重视的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