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二语A 白巧宁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
【教学目标】
1.会写“邻、怪”,了解“盯着”的意思,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反问句的特点。
2.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借助文本找到依据,尝试阐述自己的理由。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食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寻找依据,阐述理由,言之有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前三分钟演讲,进入寓言世界。
2.复习词语。
上课,小朋友们好。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一起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以及课文的第1、4自然段,接下来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词语先自己读读看吧!第一行,谁来读?读正确了!……声音很响亮,而且“盯着”的“盯”后鼻音读得很准确!我们一起来读,是呀,上节课我么知道了,有个人他种了一棵葫芦,一开始他很喜欢葫芦,因为葫芦很可爱,是呀(板书:葫芦 可爱)。可是到了最后呢,是呀(葫芦 掉落),这时我们的头脑当中就会出现一个疑问:什么疑问呢?你来问:这个人命名这么喜欢葫芦,还说它可爱,为什么还让它掉落呢?(你对葫芦掉落产生了疑问)那个人到底喜不喜欢葫芦?(板书:喜欢?)
3.引出质疑:那个人到底喜不喜欢葫芦?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要是明白了,刚才你问的那个问题也就知道答案了。
小朋友们,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把书本翻到64页,再认认真真的读一遍,想一想他到底喜不喜欢葫芦,开始读吧。(书本立起来)
二、明确观点,寻找依据
1.明确观点:你认为那个人喜不喜欢葫芦?
那个人到底喜不喜欢葫芦呢?其实大家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对不对?把我们课桌里的两个贴纸拿出来。如果你认为那个人是喜欢葫芦的,请你把红色贴纸贴在自己的胸口,如果你认为那个人不喜欢葫芦的,请把绿色贴纸贴在自己的胸口,好开始选择。
2.示范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把能说明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重要信息划出来。
(看了一下,一半的小朋友选择喜欢,一半的小朋友选择不喜欢,好,那么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一定要学会说依据,今天这堂课呢,老师就带大家来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先来学一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我从哪些重要信息当中读出了,那个人喜欢或者是不喜欢葫芦呢?请你用横线画出来开始读吧。)
(2)交流,阐述理由。
①自主尝试讲明观点,阐述理由。教师引导示例:我认为……因为……
(找到依据的小朋友啊,坐坐端正。我们要来说观点,说依据,谁想第一个来试一试?哎,最后一个女孩子你来)
生1:我认为那个人不喜欢葫芦,因为课文中说到,他看见叶子上爬的是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虽然是叶子上长着的虫子,但是如果叶子上的虫子更多了,不就会爬到小葫芦上去,把小葫芦吃掉吗?所以我觉得那个人不喜欢葫芦。
师1:小朋友有没有听到他表达的时候是非常有条理的,他先说我认为那个人不喜欢葫芦,先表达观点,然后说因为什么什么什么,说依据对不对。这样说真好,同样是这句话,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你来
生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他小葫芦非常坚强,不怕。怕它那些小虫子,所以我认为它喜欢小葫芦。
师2:哎呀,你看说的时候有理有据,貌似很有道理呀,是不是,是呀,他说的这样。这菊花我们读读看,给他换个说法。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是呀,我们还能这样说呢,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想有什么不一样的吧。
生3:第一句他最后是感叹号一语气更强烈,第二个最后是句号,他语气就没有感叹号那么强烈,你不光发现了标点的区别,还把他们语气的不同。也给说出来了,正好同桌两个人,你读一句,他读另一句,把语气的不同读出来,自己读读看。(同桌示范)
师3:第一句,虽然他不是用了句号,但是他表达的是更加肯定的意思,而且语气更加的强烈。像这样的句子呀,我们把它叫做反问句。一起读真好,男生来读反问句,女生来读陈述句,预备起。好,换一下女生,哎,接,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反问句。来,请你继续。(一起读)让我们继续在第二自然段里面找依据,说理由,你说你来。
生4:我认为他喜欢他的小葫芦,因为课文中写:“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说明他很喜欢自己的小葫芦。
师4:你从哪里读出他非常喜欢小葫芦的?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这是他的愿望,好的,同样这句话谁还有补充?女生你来,
生5:我认为他喜欢小葫芦,因为文中这么写的,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的说,盯着,肯定是他非常重视这个小葫芦,很轻视这种叶子。
师5:嗯,所以我认为他是喜欢小葫芦你关注到的这个词,“盯着”谁能上来演?你来,请你到台上来。(教学生字“盯”,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学习单)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这句话还能换个说法吗?自己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师:我的小葫芦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来你来说,我觉得你这样改不行?
师:生:那我觉得快长啊快长啊,两句我觉得就是更强烈了,他更着急更强烈。更迫切了。(是不是说的真好,掌声送给他)
师:作用这么大,就请你来读好这句话,自己练练看,自己读自己读。
(自言自语,小声读,声音轻一些,读出自己的愿望)
连起来,读好第二自然段。
(3)小结。
4.迁移学习其他段落,找依据,说理由。
按照刚才的方法,读读课文的第一、第三、第四自然段,找到依据,想想怎么讲好理由。
同学们真棒,有些能从课文的重要信息当中找到依据,有些虽然是课文里没有写出来的,但是他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讲出来。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的134自然段,从里面找一找能够说明那个人喜欢或者不喜欢葫芦的重要信息,画出来,开始吧。
5.交流。
①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关注“每天”“看几次”。指导朗读。
生:种葫芦→喜欢葫芦。
②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给句子换个说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男女生对比朗读,发现反问句的语气更加强烈。
生1:邻居劝说→他无动于衷→不喜欢
齐读反问句!
生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觉得自己的葫芦很坚强,根本不用治!→喜欢
③厘清蚜虫和葫芦的关系:这个人要的是葫芦,那到底要不要治蚜虫呢?(播放微课)
(有些事情是有关联的,叶子和葫芦是有密切联系的,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明白了,邻居明白了,所以我们的邻居要来劝劝那个人啦)
6.师生合作,角色对话:请你当当邻居,再来劝劝那个人。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为什么呀?我要的是葫芦,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你快治一治吧,我要的是葫芦,和蚜虫有什么关系呀,因为。葫芦和叶子是长在一起的,如果蚜虫爬到葫芦上来了,把葫芦咬光了,你的葫芦就会变黄。哦,原来蚜虫会伤害我的葫芦啊。那我赶紧治一治吧,谢谢你的劝告,再来劝劝我……同桌相互劝)
三、分队辩论,揭示寓意
1.学生重新选择。
小朋友们,如果再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那个人?是喜欢葫芦还是不喜欢呢?如果说你要。调整,请你把自己胸前的贴纸撕下来。如果坚持,就不动。
2.学生分队辩论,互相阐述理由。
我们要开始用自己的依据说服对方接受你的观点!
我们不管是选择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小朋友,今天你们都很棒,因为你们能够鲜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从文中找到依据来说服对方。你们都成长了。
那个人其实打心眼里他还是喜欢葫芦的,但是他对待葫芦的方法不对,你们也认同了,是不是,真好。他忽略了事物之间的关系。
四、小故事大道理,寓言故事拓展
(借助提前制作的寓言故事手抄报,同桌间分享,全班分享,完成自制学习单。)
五、布置作业:
那个人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忽略了事物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但同样的错误相信他不会犯第二次。第二年春天,他又种下了一株葫芦,请你继续往下编故事。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喜欢?
葫芦 葫芦
可爱 掉落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