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2024年04月18日 17:07           打印   [字号: ]    

 

《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任务型教学设计

              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  李娅

【教材依据】

《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分别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和第七课。

一、教材简析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来,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树叶的唰唰声、蟋蟀的曜曜声、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诗歌语言精练,表达富有韵味,展现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在低年级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延展和提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其中,《古诗三首》侧重学习了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练习了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通过《听听,秋的声音》训练学生学以致用,在方法运用中落实语文要素,形成关键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堂好课也是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对三年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三年级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课文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挑战。加之一些重点的词语理解起来有难度,更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们从秋天所特有的颜色和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2.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中有代表性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通过发现,寻找生活中秋的足迹,并能仿写句子。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2.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中有代表性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教学难点

通过发现,寻找生活中秋的足迹,并能仿写句子。

教学策略

1.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读,要让学生通过诵读课文优美词句,受到感情的熏陶,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从中感悟“秋之色秋之声

2.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兴致高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3.合理运用多媒体,以情景助读。发挥多媒体优势,通过课前演讲、图片、视频资料等带学生走进教材、走近文本,走进秋天,在情感的体验当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课前准备

1.寻找秋天的足迹。(学生)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学习单。(教师)

四、教学过程设计:

金秋时节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金秋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我们的心上。美丽的秋景不能辜负,那就让我们和秋天来个约会吧!

首先开启我们的课前演讲赞美秋天》,生评价演讲。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淋一场《秋天的雨》,探寻秋天的秘密,《听听,秋的声音》,感受秋天里温暖的情谊......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我们坚持课前三分钟演讲,本学期定的主题是单元主题”,孩子讲的是《赞美秋天不仅为大家介绍了诗人笔下的秋,而且和我们分享了学生眼中的秋、教师眼中的秋、农民伯伯眼中的秋。点点滴滴都是生活中细致的发现,美丽的秋景不能辜负,从而引出今天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一:日积月累,开启秋大门

优美的语言是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你积累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词句,让我们跟着这些词句走进秋天的大门吧。

1.指名读,正音。

2.观察,说说读每组词句的发现。

预设:前鼻音的词语、的字短语以及轻声。

活动二:理解词语,发现秋的秘密

同学们不仅读得准确,还发现了它的秘密,瞧,秋天的大门已为你们打开了,出示《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预设: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2.你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吗?(预设:看图片、查字典、找近义词等)同学们根据以前所学的方法,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但文中的泡泡语告诉我们“读到这里,我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那么这里是哪里?是提示我们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呢?请认真朗读与它相关的句子去理解。

3.学生反馈

是呀,黄色的银杏树叶,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不仅颜色多,而且色彩绚丽丰富。他们错落有致,难怪作者说这是“五彩缤纷”看来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它的意思。

小结:同学们,当有些词语一下子读不懂它的意思时,可以在读完语段后,再回过头来思考词语的意思,可能会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4.指导朗读

扇哪扇哪,想象秋风习习,树叶缓缓落下,那就读出舒缓的节奏。你挤我碰,频频点头,多么有画面感,动态感,想象它们多种颜色的交错。所以我们读得活泼轻快一些。

看来结合想象也是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

小结:(根据板书回顾)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找找近义词、查字典、图片对比、联系上下文、结合想象的方法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收获真不小。

【设计意图】情感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而如何使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内化语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小组读师生共引读想象读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朗读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孩子们在读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难懂的词语。

活动三:学以致用,听秋的情谊

秋天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颜色,还有美妙的声音。请同学们自由读《听听,秋的声音》二、三小节,说说你听到了哪些秋天的旋律?它们在唱什么?运用我们学会的方法理解词语,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小组合作,反馈:蟋蟀振动翅膀发出“曜曜”的声音;大雁追上白云的叮咛声;秋风掠过田野的歌声。

2.运用所学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

3.指导朗读

叮咛就是嘱咐,就是关爱,所以我们要读出温暖的感觉;稻谷飘香,金风送爽,丰收后大家开心地欢唱,我们要读出喜悦的感觉。带着你们的理解朗读。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通过多种方式,我们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加上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不仅增加了画面感,可以想象各种颜色交错的美,可以感受各种声音抒发的情,看我我们和作者一样,都喜欢上美丽的秋了。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以学生认知的特点为依据,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启发引导,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顺利开展,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

活动四:仿写表达,来场秋的约会

同学们,如果说《秋天的雨》为我们留下的是色彩缤纷的美,《听听,秋的声音》为我们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声,那么你们课前从生活中发现秋的足迹将会为你们带来别样的欢乐。

 

 

1.作为小诗人,快给你最喜爱秋景的配文吧,仿照文中的表达方式完成小练笔。

2.对照评价。

提前为同学们开辟“我与秋天的约会”专栏,你的优秀作品将会展出。

课堂总结:秋雨绵绵,飘飘洒洒;秋声阵阵,悦耳动听。同学们,让我们做生活的发现者、热爱者,去闻秋之香,尝秋之味,摸秋之形,尽情享受秋天来的丰收和欢乐吧!

【设计意图】科学、合理又充满挑战情趣的作业才会让学生喜欢,从而实现课后对课上内容的有效再现与完美衔接。所以我设计的作业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去闻秋之香,尝秋之味,摸秋之形,尽情享受秋天来的丰收和欢乐吧!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带着意犹未尽的感受出色地完成。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能清晰地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巧妙的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充分理清层次以及明确目标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