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主页

小蝌蚪找妈妈

     2022年05月07日 19:43           打印   [字号: ]    

《小蝌蚪找妈妈》微课教学设计

开场语:同学们好!很高兴在“思晓云课堂”又和大家见面了,祝贺你们升入二年级,希望大家继续在听、说、读、写、思中启迪思维,在轻松学习中快乐成长。这节课,天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孩、跳”等左右结构的字。

2.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清楚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借助图片讲故事,明白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教学过程:

板块一:听一听

1.揭题导入,认识蝌蚪。

1)学课文,从课题开始。读读课题,你知道是谁在找妈妈吗?小蝌蚪,你们一定都认识吧?(图示)你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吗?

2)学习生字“脑”和“袋”,可以组词:袋子、袋鼠。在“脑袋”和“口袋”这两个词中读轻声。

(3)学习生字“塘”,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它,土加唐朝的唐就是池塘的塘。联系生活扩词:荷塘、鱼塘。瞧,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得多快活呀!小朋友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读读这一段吧。

2.初读课文,寻找妈妈。

1)小蝌蚪为什么想要找妈妈呢?因为它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jiāo”在这里指传授知识,可以组词:教书。它还有一个读音“jiào”,表示教导、教育,可以组词:管教。

2)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它们是怎么做的?得到了关于妈妈的什么信息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二、三段,找到相关信息,完成表格。

遇到了谁

怎么做的

妈妈的特征







(4)我们来看看晓晓完成的表格。

遇到了谁

怎么做的

妈妈的特征

鲤鱼妈妈

迎上去

四条腿、宽嘴巴

乌龟

追上去

大眼睛、绿衣裳

大家仔细看插图,你发现迎上去和追上去有什么不一样呢?(音频:小蝌蚪和鲤鱼妈妈是面对面,小蝌蚪主动向鲤鱼妈妈游过去就是迎上去,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乌龟在前,小蝌蚪在后,所以要说追上去。)

词语的意思明白了,你能把他们填在对应的括号里吗?

放学路上,姐姐的书掉了,我连忙(    )把书还给她。

妈妈下班回家,我赶紧(    )帮她拿包。

(5)在鲤鱼阿姨和乌龟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四段,再用笔画一画。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

聪明的你读一读,说一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3.再读课文,了解变化。

1)妈妈找到了,小蝌蚪们多高兴啊!在找妈妈的同时,小蝌蚪也慢慢长大,变成了小青蛙。你能把课文中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找出来吗?

屏示: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2)老师找到了这几个句子,它们都含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这是告诉我们,小蝌蚪的变化是一点一点发生的。

板块二:说一说

请你按照小蝌蚪长成青蛙的顺序把这些图片连起来,再用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说一说吧。

板块三:读一读

有人做了统计,一只青蛙平均一天能捕食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00只。如果按青蛙每年活动六至八个月计算,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各种害虫15000只左右。

板块四:写一写

教师范写:

例字一:孩

子的第三笔横换成提,最后一笔是点。

例字二:跳

足字旁撇换成竖,捺换成提,右边第一笔是竖撇。

板块五:想一想

小蝌蚪的尾巴为什么会消失呢?

板块六:画一画

小蝌蚪的生长经历了四次变化,你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画下来吗?

结语:好啦,今天的奇妙语文学习之旅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