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与传播》教学设计
美术组 王瑞霞
教学理念
《艺术课标》指出“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联系当前教育发展的特点,美术学科的“综合·探索”恰恰与“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思想相吻合。那么,如何实施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最大限度的拓展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和教学观,采用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外部的支持,将知识、学习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学生的体验感受为主,引导学生从年画的起源和制作过程入手进行学习,了解年画的历史、制作方法和欣赏价值,通过搜集信息、欣赏交流、实践探究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完成门神艺术形象的创作。提高学生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的能力。
教材分析
《复制与传播》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课程之一。纵观全套教材,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内容由浅到深,通过系列内容的学习,增进学生对中国非遗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课教材主要向学生展示了采用中国传统雕版印刷手段复制的各种木版年画,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老的雕版印刷历史,了解祖国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依赖这种印刷方式得以传播和推广。认识到雕版印刷对祖国传统美术文化传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课容量较大,我将本课内容拆分成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古老的复印技术(欣赏·评述),了解雕版印刷的历史、意义及制作过程,为第二课时的推进打下基础;第二课时:我是传承人(造型·表现),欣赏构图端庄、饱满,线条单纯、富有张力,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情趣盎然的木版年画,让学生感受木版年画装饰与色彩的美感,了解一些民间习俗,感受木版年画带给人们喜庆、祥和的气息,激发热爱民俗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探究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趋向。学生喜欢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通过小学六年的美术学习,学生了解了剪纸、面塑、泥塑、农民画等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初步理解民间美术实用、简洁、质朴、率真、热烈、夸张的艺术特征,也掌握了基本的美术造型语言及表现形式,并且在之前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吹塑纸版画的创作方式。本校的六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些为本课的实施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雕版印刷的历史、方法和价值,了解、感受传统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题材广泛的艺术特征。
2.能够对所欣赏的门神画做出简单描述与评价,并运用鲜明的色彩设计印制一对门神。
3.通过搜集信息、欣赏交流、实践探究,了解年画的历史、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表现出门神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质朴大方的美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感受传统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能够对所欣赏的门神画做出简单描述与评价,并进行艺术创作,设计印制出门神形象。
教学难点:运用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设计印制门神形象,表现出门神的“神韵”。
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交流、精彩示范、启发引导、
学法:观察分析、实践探究、体验发现、欣赏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吹塑纸、红色卡纸、宣纸、颜料、炫彩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课 前 准 备 |
搜集有关年画的资料、图片,调查本地过年的一些习俗,完成课前学习单。
|
学生分组调查社区过年张贴年画的情况。上网学习年画的知识。 |
师生共同参与课前准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调查分析的好习惯。 |
忆 春 节 话 题 导 入 |
1.课前组织: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迎春送福,处处都能感受到年的气氛。有些年俗代代流传,有些年俗渐渐变成了记忆。 2.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让大家调查社区里张贴年画的情况,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你的调查结果。 3.曾经承载着我们古老记忆和美好祝愿的年画为什么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复制与传播》(板书课题)来寻找答案。 |
1.交流分享张贴年画的调查结果; 2.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谈谈自己的思考。为什么年画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呢? |
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年画在现在生活中的地位,并对年画产生兴趣。利用导课,调动学生感官体验和思维判断,激发兴趣,并引发思考。 |
赏 年 画 探 究 分 析
|
1.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一部反应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内涵丰富,多姿多彩。我们一起走进年画大展,欣赏不同风格、不种类的年画。 小结:人们张贴年画作为装饰并用来祈福,表达人们祈福迎吉,驱凶辟邪的美好期盼! 2.展览之后,工作人员将作品放乱了,老师想请同学们按照题材或者地域特点进行分类。 3.展示小组的分类结果,说一说分类依据,在分类的时候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结:木版年画题材广泛,有民间传说、戏曲故事、民俗生活等,不同地域的年画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4.请同学们取出门神年画,了解渊源及意义,分析特点。谁知道这两位门神是谁?他们是如何晋升为门神的?门神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门神画的有什么的特点? 板书:构图—饱满 造型—夸张 色彩—艳丽 气韵—生动 5.家家户户都想要将门神画贴到门上保护家宅平安,门神画供不应求。该怎么办呢?谁来结合上节课学的雕版印刷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在古代雕版印刷对文化的复制与传播起到巨大的作用,木版年画则是对艺术的复制与传播。 6.教师示范门神画整体造型,创作方法和步骤,强调构图,抓住人物特点,体现神韵,线条流畅,刻画细致。整体-局部-细节 过渡:让我们利用版画这一传统的技艺印制我们设计的门神画。
|
1.学生欣赏年画展视频,感受年画带给人们吉祥、喜庆、欢乐的美好愿望。谈谈自己对年画的感受。 2.学生自主探究,在学习单上分类粘贴。 3.分组展示汇报
4.个别学生来分享自己的知道的门神相关的知识。
5.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探究门神年画的特点。
6.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木版年画的制作。
7.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印制版画的方法和步骤 |
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指向,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从欣赏分析,到探究方法,再到创意实践,将启发引导、探索交流环节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针对性地欣赏、分析门神画作品,感受木刻版画的趣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 |
画 门 神 艺 术 实 践 |
1.艺术实践:小组合作,用吹塑纸版画的创作方式印制一对门神画。 作业要求:构图合适,结构比列合理,线条流畅,适当装饰,表现出门神的神韵。 2.教师巡视指导。
|
1.学生分组进行自由创作。
|
美术教学走向以做中学、用中学为导向的能力培养模式。通过生生的交互式合作让创作变得简单有趣,培养孩子的美术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迎 门 神 展 示 评 价
|
1.学生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画的门神画。 2.选出大家认为最美的门神画贴到门上。(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气韵生动) 3.你想表达什么美好的祈愿呢? 4.小结:小小的贴门神的习俗,包含了人们对家国平安的祈愿。
|
1.学生欣赏其他同学作品。 2.学生评价作品,最优者粘贴到门上。
|
通过贴门神情式的展览,让学生观之有物、言之有理,使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一次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
拓 展 延 伸
|
1.家有家门,国有国门,我们的国门谁来守护? 总结:是的,这些最可爱的人守护着我们的家国平安,他们是新时代的守护神。让我们用传统技艺为他们塑像,传播新时代的精神!这就是守护与传承! |
学生通过观赏视频,感受时代精神,体悟使命感。 |
通过课后拓展,渗透思政教育,引发学生共鸣,树立正确的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对时代精神的认同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
课 后 作 业 |
1.完成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 2.说一说心目中新时代的”守护神”,谈谈你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或思考。 |
写下自己的感受。 |
通过作业的设置,进行创新与传承的思考,增强使命感。 |
板 书 设 计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