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游戏》教学设计
王瑞霞
一、教材分析
课标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指学生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彩墨游戏》是人美版美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也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系列学习内容。课标指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学习,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涵养学生人文精神。纵观全套教材,关于中国画的学习内容由浅到深,通过系列学习,增进学生对中国画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在国画课中是学生动手实践的第一课,内容以学生感受墨色浓淡,体验笔墨趣味为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旨在美术活动中利用美术的造型表现形式感受笔墨的造型魅力,体验水墨画的魅力,感受水墨画“追求神似,注重意境”的艺术特点。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而且思维活泼,对新的事物有极大地兴趣,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对水墨国画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但是从未尝试过用笔墨去造型,而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握毛笔,所以教学中以趣味体验为主。新课标强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强化学生主体,所有我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和教学观,采用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外部的支持,将知识、学习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以学生的体验感受为主,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其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感受“笔墨”之美,了解“水墨画”的以墨线造型的特点,大胆表现,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用毛笔在宣纸上进行水墨游戏的活动,体验墨法(焦、浓、重、淡、轻)的特点,创作有创意的作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热爱;
2.通过观察、体验、创作,感受水墨画的笔墨趣味,能运用美术语言与同学交流分享,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3.收拾、整理工具和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提升学生创意实践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美术思维的能力;
4.激发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美术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毛笔在宣纸上进行水墨游戏的活动,体验墨法(焦、浓、重、淡、清)、干湿、轻重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教学难点:墨与色创造性的多层次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引导、精彩示范
学法:观察分析、探究、体验发现、欣赏评价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墨、宣纸、颜料等
六、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
激趣导入 引发思考 |
1.同学们,你见过一滴墨在水中嬉戏的场景么?我们来欣赏一滴神奇的墨。 2.你在视频中看到墨变成了什么? 3.师小结:墨在水中舒展开身姿,化身万千,今天我们来学习彩墨游戏。 4.板书课题《彩墨游戏》
|
1.课前通过校园网观看制墨的视频; 2.交流分享关于墨的相关知识; 3.学生欣赏动画,感受墨的奇妙变化,说说自己的认识。
|
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墨的相关知识,并对墨产生兴趣。利用微视频(一滴墨)导课,调动学生感官体验和思维判断,激发兴趣,并引发思考。 |
二 |
启发引导探索交流
|
1.墨是我们中国人书写、绘画必不可少的材料。老师刚才就用墨书写了课题,那么,墨只是黑漆漆的一团? 2.出示绘画作品,说说你看到的墨色有什么变化? 3.你们找到了墨的浓淡变化墨,这就是墨的五彩,焦、浓、重、淡、清 4.怎样来画出墨的五彩呢?谁来大胆地说说自己的猜想? 5.师小结:水墨水墨,谁也离不开水。有了方向,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教师示范,强调如何用笔蘸墨,并提出行为要求(静、净) 6.作品欣赏:仔细观察大师作品中的墨色变化,在吴冠中先生的作品中,墨有了哪些变化?色彩又有什么特点? 7.师小结:吴冠中先生作品中点、线、面巧妙贯穿与融合,高山大河,屋舍田地,树木山川,都体现在在灵动的线条,明快的色块中,作品富有趣味和气韵美。 |
1.学生观察图片 发现墨的变化,说说它们的不同。
2. 生观察找出深浅不一的墨块。 3. 生观察墨色变化,探索墨色变化的方法。
4. 学生自主探究,在宣纸上大胆尝试画出墨的五彩。 5.个别学生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6.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探究墨法的变化和色彩特点。 7.学生观察分析吴冠中作品中点、线、面的美。
|
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指向,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从初步体验,到探究方法,再到创意实践,将启发引导、探索交流环节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针对性地欣赏、分析大师作品,感受笔墨的趣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 |
三 |
自由创作 巡视指导
|
1.接下来就是你们的彩墨游戏时间了,同学大胆的利用点、线、面语言,画一幅有墨色浓淡变化的彩墨作品吧!创作要求:构图要饱满,注意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 2.教师创意添加 3.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及时鼓励学生新颖的想法。
|
1.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1)用深浅不一的墨色画线(3分钟); (2)大胆联想添加色彩。
|
美术教学走向以做中学、用中学为导向的能力培养模式。通过师生的交互式合作让创作变得简单有趣,这样多角度的体验实践,达到学生笔墨经验累积和知识的建构,培养孩子的美术思维能力。 |
四 |
展示评价 共同交流 |
1. 展示作品。 2. 评价作品:谁的彩墨有变化?谁的作品最有趣味?整幅作品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总结: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眼中美好的生活,壮丽的山河,这就是我们的中国,这就是能表现中国人几千年风骨和气韵的中国画。 |
1.学生欣赏其他同学作品。 2.学生评价作品。
|
通过长卷式的展览,让学生真正观之有物、言之有理,使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一次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提升了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文化素养。 |
五 |
拓展延伸
|
1. 同学们,习爷爷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让我们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课后请登录校园网观赏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在留言区写下精彩的评论。 |
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水墨画的多种呈现方式。 |
通过课后拓展,欣赏优秀水墨作品,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并引发学生对国画学习的长久的兴趣。
|
六 |
作业设计
|
观赏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写下精彩的评论。
|
观赏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写下自己的感受。 |
通过作业的设置,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延伸,增强文化自信。 |
六
|
板书设计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