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漂亮的瓶子》教学设计
美术组 赵晓玉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应用课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设计和工艺学习内容,既强调形式课标理念创意,又关注生活功能和目的,此外,新课标中倡导尝试不同的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本课意在使同学们熟悉与欣赏不同类型的瓶子并且了解瓶子的构成,通过欣赏以及了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瓶子。在制作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尝试运用各种花纹图案装饰其瓶子。在认识与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瓶子的美和文化内涵入手,选择在造型、工艺、色彩方面有代表性的瓶子,启发学生欣赏瓶子的美,了解瓶子背后的故事,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让学生猜一猜、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做一做、画一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不仅体会瓶子的美,而且能够亲自设计一个漂亮的瓶子,学会美化生活。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属于第一学段初期学情的孩子,他们对瓶子很熟悉,但是对瓶子的特征、图案装饰以及瓶子文化还有待在本课提高。对称是本节课的重点,然而教师需引导孩子初步掌握对称的基本特征。还需要引导孩子们用线条、图案、色彩等对瓶子进行图案纹样装饰。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对折剪、画、印等多种技法,创作一个大小合适、造型好看的瓶子并能进行创造性地美化和装饰。并能够运用自制的瓶子美化生活环境。
2.了解瓶子对称的造型特点;掌握基本对折剪的方法,在感受陶瓷瓶文化的同时,发现瓶子与人们生活之间的联系,初步提升设计意识。
3.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传统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创新表现、动手实践、观察生活、审美感知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之情,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瓶子背后蕴含的文化,了解瓶子对折剪的基本方法及简单的纹饰设计。
2.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材质和方法,对瓶子进行合理的装饰和美化。
五、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法、案例法、示范法、对比学习法
学法:观察分析、探究、体验发现、欣赏评价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纸、勾线笔、马克笔、剪刀、轻黏土等
七、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
课前准备 |
教师做好上课准备并检查学生学具摆放及准备情况。 |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轻黏土、彩笔等学习工具。 |
|
二 |
游戏导入 引发思考 |
1. 百宝袋探秘:教师课前收集不同形状的瓶子,装在布袋中,然后请学生摸一摸、猜一猜布袋里装的是什么。 2. 教师紧接着拿出剪好的瓶子的外轮廓,让学生辨认哪一个与自己摸到的形状相同,并揭示谜底。 2.板书课题:漂亮的瓶子。 |
学生各抒己见,选择相应的形状。 |
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想象力,引出课题,激发学生探究表现的热情。
|
三 |
探究新知
|
一.认识瓶子结构 1. 教师提问:你们是如何辨别出自己摸到的瓶子就是老师剪出来的形状呢? 2. 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出瓶子的组成部分,即瓶口、瓶颈、瓶身、瓶底,有的还有瓶耳。 3. 接下来考验大家的眼力,谁能来说一说下面哪个图形从中间对折以后,是可以完全重叠的呢?那么这些图形被称之为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瓶子属于对称图形吗? 二、对折剪 谁能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对称图形剪出来呢?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以瓶子为例示范对折剪(边示范边讲解注意事项),此时教师演示错误剪法,剪出两半瓶子,引发学生思考,谁来帮帮我,告诉我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完整的瓶子呢? 2. 那大家现在就来试试,看能不能快速剪出一个又大又完整的瓶子呢?(时间:2分钟)并打开教材第14页,这几种示意图对你设计瓶子的轮廓有没有帮助呢?你还能想出更多、更好的设计吗? 3. 板书:外形美 4. 强调学生将剪下的瓶子及剩余的纸张放置桌子的左上角。 |
学生分析瓶子各个部位的不同。 学生对比实物瓶子,与剪纸瓶子,找到他们的外形共同点。 学生找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
属于;学生初步掌握对称图形的概念。
先对折,再画出一半图形,从纸的最边缘出发剪出图形。
应该将图形画在纸连接的这一边。
|
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瓶子的结构特点。通过欣赏,感受瓶子轮廓的造型美感。
拓展学习数学知识:对称图形,引出美术中对折剪的方法。
准确掌握对折剪的方法。 |
四 |
艺术欣赏 |
同学们都剪出了各式各样的瓶子,但是我们来比一比,是你们的好看,还是接下来的这些瓶子更好看呢?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瓶子。 1. 其实早在原始时期就出现了瓶子,大家猜一猜,起初瓶子的出现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彩陶瓶。这时人们己经掌握了很多彩绘纹的装饰手法,你能看出这些花纹是用什么表现的吗?这些花纹都装饰在什么位置? 2.欣赏古希腊陶瓶。 问:古希腊陶瓶上有哪些颜色?陶瓶上画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画在了瓶子的什么位置?瓶子的其他位置又装饰了什么? 3.欣赏青花瓷。 问:表现了什么內容?有哪些颜色?瓶子的腹部装饰了什么纹样?讲解纹样不仅赋予一定的美感,同时还含有自己特殊的吉祥寓意。 4.欣赏景泰蓝花瓶 问:景泰蓝花瓶上有哪些颜色? 板书:色彩美——丰富亮丽。 |
观看课件,欣赏各种不同纹样的彩陶瓶。
线条、几何图形装饰。
欣赏古希腊陶瓶。 故事(人物)画在瓶子中心,颈部和底部都装饰了花边。
欣赏青花瓶 纹样(植物、线条、动物)。 瓶腹部上画了鱼、龙、花朵、荷叶等纹样。
观看课件。 瓶子上有红绿.黄、紫、孔雀蓝等颜色。
|
感受瓶子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了解瓶子的装饰纹样。
学习装饰纹样的多元化。
从色彩方面感受装饰美。 |
五 |
装饰美化 教师示范
|
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瓶子,想不想拥有同样精美的瓶子呢? 那就跟着老师来看看,在老师的手里这样的卡纸是如何变成漂亮的瓶子呢? 教师示范1:(播放视频)用蓝色彩笔利用植物及线条等纹样示范装饰瓶子。 教师示范2:利用纸团等拓印纹样。 教师总结:不论是点线、面,还是生活中熟悉的植物、动物、人物,都可以描绘在我们的瓶子上,让它变得更漂亮! 引导想象。 3.提问:你想给瓶子身上装饰点什么呢?小组讨论。 |
学生欣赏。
装饰方法1:绘画。
装饰方法2:拓印。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集体研究解决。 学生讨论寻找漂亮的纹样和图案。 学生讨论思考装饰内容。 拓印、绘画等。 |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国内外文物的对比,增强文化自信。
|
六 |
艺术实践 |
艺术实践要求: 剪出最大的瓶子轮廓,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色彩进行美化。 教师为学生提供多种创作媒材,鼓励学生利用轻黏土、绘画、拓印等不同表现方法。
|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瓶子的形体特点装饰手 法,并动手操作。 |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集体意识以及大胆表现的创新精神。
学生从二维延伸至到三维。 |
七 |
展示评价 共同交流 |
老师刚才接到了美术馆馆长的来电,馆长听说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优秀,想要将你们的作品展示在美术馆里,你们愿意吗? 教师通过云展厅的方式在三维空间展示学生的作品。现在有机会可以用你们赚到的金币兑换到其中的一幅作品带回家,装饰自己的家里,你会选择哪一副呢?说一说为什么? 教师从外形美、图案美、色彩美等方面引导学生评价。 教师小结:所以,我们的瓶子不仅可以用来装东西,还可以装饰空间,美化我们的生活。 |
学生分组互评,交流想法。
|
享受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用自己创作的瓶子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
八 |
拓展延伸
|
同学们这节课不仅欣赏了很多精美的瓶子,还自己创作了很多漂亮的瓶子,但是你们手里的瓶子都是平面的,想不想感受一下立体的瓶子是如何制作与装饰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3d制作立体瓶子模型,并进行装饰。 刚才我们又体验了立体瓶子的制作,从拉胚到上釉再到装饰纹样,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步都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与美的表达。这些普普通通的工匠们,一生专注于一件事,正是这种专注与执着才创作出了这些举世闻名的精品,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永垂不朽。 课后我们可以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手工作坊真正感受一下陶瓶的制作,切身感受工匠的专注与执着。同时可以通过校园网分享给大家。
|
|
学习工匠精神,发扬传统文化。 |
九
|
板书设计 |
漂亮的瓶子 外形美 对称
图案美{线条 植物 动物 人物} 色彩美 丰富靓丽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