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阅读七步法 教你如何读绘本

     2022年09月26日 21:52           打印   [字号: ]    


给孩子读绘本,还需要学习吗?当然需要!而且是特别需要!一本薄薄的绘本可读出百种滋味,一幅简约的图画可隐含辽阔的世界。读透一本绘本,大有学问。今天我们来介绍七个步骤,读懂绘本!


第一步,从封面和封底开始讲故事。


  绘本分为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这几个部分。有些爸爸妈妈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时,常常直接从正文开始读,其实,阅读绘本正确的方法是从头到尾阅读,也就是封面!


封面是书的外观,就像书的窗口,是绘本的脸。好的封面,是一本绘本的灵魂,一眼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推测故事,封面还可以把这本书的创作者和出版者介绍给我们。

看完封面,接着看封底。封面看一遍、两遍都行,但是封底至少要看两遍。看故事之前,先看一遍。看完故事之后,再看一遍。因为有极个别调皮的作者,会把故事的结尾画在封底上。比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封底是一幅很温馨的画面,妈妈抱着小宝宝在喂奶,小女孩坐在妈妈对面喝牛奶,她的一条腿还架在妈妈的腿上,两个膝盖都贴上了创可贴。我们都知道在正文里,小女孩一个人去买牛奶,期间还摔破了膝盖,封底就是延续了小女孩买牛奶回家后的情节。大家可以拿出家里的绘本,看看有没有作者的小设计在里面。


再比如说《我爸爸》这本绘本: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的封面,就是一个扮鬼脸的爸爸,可爱调皮,又温情日常,就像生活中爸爸逗你时,突然扮的一个鬼脸。这个爸爸穿着一件黄格子的睡衣,里边是一件蓝白条纹的病号服。身后的背景,是像七彩阳光一样的光线,呈中心式向四周发散,这里其实有隐喻,在孩子心中爸爸就像太阳一样。通过封面,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想,这也许是一个有趣的爸爸,他没那么严肃,会冲孩子扮鬼脸,这是通过封面对绘本内容的一个猜测。封底,一般是在正文读完之后看,也可以在正文之前看,但是建议父母在和小朋友一起阅读之前,自己要先看一下封底。


还有《妈妈不见了》这本绘本:

这是一本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死亡和离别,正视失去,珍惜亲情的生命教育绘本。这本绘本的封面很简单,只有一个小男孩在画画,他在画谁呢?仔细一看,是一个女人;再仔细分辨,是一个穿着彩色条纹毛衣的女人。


小男孩正在用一支绿色铅笔画女人脚下的草地,绿色铅笔将他与笔下的女人连在一起。他笔下的女人,是谁呢?这本书叫《妈妈不见了》,哦,他可能是在画着他的妈妈。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这本书的封底。


封底是小男孩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姐姐拉着爸爸的手,大家的脸上都带着笑容。这其实是整个故事的结尾。寓意着这一家三口终于从妈妈离世的伤痛中走出来了。


虽然妈妈不在了,但小男孩知道,妈妈依然爱着他们,只要一家人过得快乐,妈妈也一定会觉得非常开心。死亡并不可怕,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忘掉悲伤,努力向前。


这本书从封面到封底都充满了寓意,所以拿起一本绘本时,你怎么能够不好好看一下封面跟封底呢?


第二步,学会读环衬。


环衬,也是翻开绘本的第一页。精装的图书一般有环衬。环衬是一张白纸,或者有颜色,或者有图案。当是一张白纸时,我们可以跳过。当有颜色时,一定要停留,看是什么颜色,给你带来什么心理暗示,跟着感觉走进故事。因为这颜色,一定是贴近主题和故事氛围的。如果是图案,一定是和故事有联系的,要多观察,帮助了解故事。


《我爸爸》我们一翻开绘本,看到的就是一个大跨页的黄格子,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发现,黄色的格子和爸爸身上的睡衣是一个样子。这里其实有一个我们一直没有提到的线索,可能有的读者已经注意到了。就是书里的爸爸为什么穿着一件黄格子的睡衣,里边是一件病号服呢?


安东尼的爸爸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因病去世,这件病号服就象征着住院生病的爸爸,而外边的黄格子睡衣呢?那是保留的他爸爸的唯一遗物,多年来都收藏在箱子里,上面还留着父亲的味道。


我想,这本绘本的创作缘由,就是安东尼布朗想念、纪念自己的父亲,从而创作的。

再比如《妈妈不见了》,看看它的前环衬,除了介绍了作者和这本书的获奖经历之外,还有什么?


注意到右下角那个小男孩了吗?他手上拿着什么?这是《妈妈不见了》这本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细节哦。他拿的是一件彩色条纹毛衣!这是谁的毛衣呢?小男孩拿着它时都快要垂地了,很明显过大,不是小男孩的,而彩色的毛衣,一般是女人穿的。

所以,他拿着的是妈妈的毛衣。这件条纹毛衣贯穿了整本书,所以把它放在前环衬里是有其深意的。


上面列着的五本书是作者的整套作品,而除了这些信息之外,还发现什么没有?仔细看看左下角,爸爸和姐姐一人一边拉着小男孩的手,小男孩在其中欢快地荡了起来,这相信是很多小朋友一边一个拉着爸爸妈妈时很爱玩的游戏。虽然妈妈不在了,但在爸爸和姐姐的关怀下,他依然可以很淘气,依然可以快乐地成长。这其实是书中的其中一幅内页,此刻放在后环衬里,却刚刚好能跟封底的结尾做一个呼应,仿佛是结尾的一个小小延续。是不是很有意思?一本好的书,连一张小小的环衬都在讲故事呢!


第三步,读懂文字和图画的故事。


绘本是文字和图画共同表达的,图画擅长表达空间,却不擅长表现时间、声音、味道、事物的因果关系和人的心理活动,而这些恰是文字擅长的,但文字却又不擅长描绘画面。一本图画书至少含三个故事: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表达的故事;文字和图画联合起来表达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同一个故事,有时与第一个、第二个故事讲的不是同一个故事。


第四步,思考我们为何会翻页?


绘本是翻页的艺术,是按照书页的顺序来连续地表现整个故事的,为了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往后翻页,创作者在文字和图画里都做了巧妙的设计。


好的绘本边边角角都渗透着作者的精心设计和安排,需要读者反复研读,用心体会


第五步,反复多读。


一本绘本,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包含了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包含了很多悬念设计,需要我们反复推敲。有的绘本含导读手册,读完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忽略了很多细节。对一个孩子而言,细读一本绘本,往小里说,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往大里说,是培养艺术感觉,积累人生经验。


以《逃家小兔》为例:绘本中兔子妈妈一直追着兔子,没有任何的怨言,一路默默跟随不离不弃,小兔子变成什么,兔妈妈也变成什么,给孩子指路,给孩子安全感,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从图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妈妈和小兔在一起呢,它们的表情好像遇到了什么危险的事情呢,你看看妈妈在仔细地听着呢,妈妈怕小兔不安全呢。


还有《妈妈不见了》中,小男孩发现妈妈好像从来都没有拿走那些花儿,花儿都枯萎了,花儿的枯萎除了暗示逝者已矣之外,也为之后小男孩因为思念妈妈而觉得害怕、焦虑、伤心等等负面情绪埋下伏笔。


故事的尾声中,在家人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之下,小男孩的悲伤得到纾解,小男孩面带微笑地给花儿浇水。发现了吗?画面中的花儿,跟小男孩送给妈妈的,是同一种。而跟之前不一样的是,这次花儿蓬勃生长,开得十分灿烂,而小男孩的心,也像这些正盛开的橙黄色花朵一样,得到了温暖的支持与抚慰


一次看故事情节,再看第二次、第三次……把里面暗藏的细节一一找出来解读,阅读是不是会变得很有意思?


其实,现在给大家分享的仅仅是这本书中的其中一个小细节,里面还暗藏着非常多的玄机,留待读者去一一发掘呢。所以别看绘本好像是看图说故事似的,一本好的绘本,不管是文字还是图,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细细研读才可能真正读懂。

第六步,要看版面设计。


绘本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迷人而卓越的版面设计,是一门平面设计的艺术。作为没有学过平面设计的常人来说,怎么看得懂呢?那就是对着绘本的页面版式不停地发问。为什么它的画面一页比一页大,突然来了个跨页大画面呢?为什么它的文字不排在图画里,要排在图画外呢?只要能把问题问出来,你再带着问题把书看一遍,就一定可以知道平面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了。

第七步,一起讨论。

读完一本绘本后,可以与孩子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封面封底的内容,故事的情节,故事的悬念设计有哪些,故事的一些独特的细节,某一页的特写是什么含义等。讨论时,千万不能逼问孩子,造成绘本恐惧症。应该在轻松的环境里,自由交流。

绘本不仅是为小孩而写,更为成人而生,试着用这七个步骤读你喜欢的绘本,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