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争做新时代好老师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随着2022版语文新课标的出台,我们校内就掀起了学习新课标的热潮。我们利用各种大教研、小教研的时间,以及认真聆听网络上各位语文学科泰斗的课标解读分享,让我受益匪浅。
课程标准是时代的选择,也是集体的智慧,是对这个时代的育人目标的路径选择。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新课标中提到: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新课标中强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弟子规的开篇这样讲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对比新课标中讲到的立德树人是否感到古今教育任务竟出奇的相似,学做人是学知识的前提。
温儒敏教授在他的新课标解读中这样说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说明课标的站位更高了,视野更开阔了,在语文课程的性质这一节开头就提了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就是这样定位的,所以语文课它担负了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的任务,当然对个体公民来说,是要学习语言运用这个能力。立德树人以文化育人,这不是一个口号,这是社会发展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要求,但是以文化育人也好,立德树人也好,在我们语文课中应当是做到4个字叫“润物无声”。现在新课标让我们对语文教学站位要高一点,所以从立德树人这个角度来提出问题,这是应该的。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利用好自己的工作平台和学科优势,继续深入研读课标,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研备教材,不断自我提升,坚决落实好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争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