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趣味汉字·汉字之美|甲骨文之美

     2022年09月24日 16:15           打印   [字号: ]    

汉字之美

    真味语文课程以“真”为始引领学生自然成长,以“味”为终呈现生命滋润过程,由趣味汉字、品味悦读、本位表达和滋味体验四大版块构成。趣味汉字旨在扎根传统文化土壤,传承汉字文化精髓,发现汉字之源,探寻汉字之美,悦享汉字之趣,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学生的心田。栏目总负责人罗锋莉,下设汉字之源、汉字之美、汉字之趣三个子栏目,成员分别为刘利、蒋军利、焦文莉。

 

 

 

甲骨文之美

    汉字是记录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也更是追溯中华文明源流的纽带。而积淀数千年的文化基石——甲骨文功不可没,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功不可没,而其美学价值更值得我们探索。

 

 

 

 

 

 

    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最早的汉字”。其记载了古代的部分卜辞,为最早书迹,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汉字最为古拙又朴实的美。

 

 

甲骨文镌刻之美

 

    甲骨文的书刻者可以堪称当时的书法家,这一个个形神兼备的甲骨文字可以算做是他们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

 

 

字形之美

书法魅力

 

 

 

    甲骨文的基本风格特征,如钟明善先生在《中国书法简史》中所说:“甲骨文字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瘦劲挺拔的细笔道的;一类是浑厚雄壮的粗笔道的。

甲骨文是刀刻的,刀有钝锐,骨有细、硬、疏松之别,所成笔画有粗有细,有方有圆。由刀刻形成的笔画多方折,笔画交叉处剥落粗重,给后世书法,篆刻留下了不少用笔,用刀的方法。

甲骨文书法的基本的风格特征是“刀笔味”。 甲骨文笔墨书法创作“以笔代刀”,写出甲骨文的“刀笔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线条,用瘦笔书写,刚劲、挺拔、犀利、朴茂、雄健,力度均匀,清润朗健,整肃峻峭;用肥笔书写,凝重遒劲,厚实壮观,如凿如雕,豪迈奔放,气势磅礴,聚神、气、势、力于一体;

 

 

 

 

     甲骨书法可分为五期,即雄伟、谨饬、颓靡、劲峭、严谨。

    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字形体,书写风格迥异,但是整体上可以说线条挺拔遒劲,字形古朴空灵。甲骨文字包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它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是后世篆隶楷之先宗,历代书契之鼻祖,他们无疑是书法艺术迈出的第一步。

 

 

 

成为艺术

    最先将甲骨文作为一种书法艺术来对待,那应该是1921年著名学者罗振玉在研究之余,首先集甲骨文字用毛笔写成楹联,并于1921年以《集殷墟文字楹联》为书名付印。他曾说:“取殷契文字可识者,集为偶语。三日夕得百联,存之巾笥,用佐临池”,这不仅是一部最早的甲骨文书法集,同时这也标志着甲骨文书法艺术转换的开端。

 

    甲骨文本身首先是文字,是表达概念或某种特定意义的视觉语言符号,但是在其简洁的笔画之间,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当时人们于字里行间中对整齐美、技巧美、均衡美的追求。其书写的技巧、工具的运用,制作的程式都具有艺术的特质。

   郭沫若对甲骨文字,更是大加赞赏。其契之精,字之美,的确教人神往。其结构与众不同,自然错落,疏密妥帖,极尽之美。

 

 

 

未来展望

   总之,甲骨文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是难得的书法艺术资料,是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形式的一种崭新的书体。

 

甲骨文书写

   甲骨文虽是殷商遗物,但它那高古典雅的书法艺术仍耀眼夺目。我们需要深入发掘它的美,让这种美更加熠熠生辉。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