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字的由来
现代汉语中的“天”字是一个十分常用的字,《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关于“天”的释义有十三个义项,如“天空”“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季节”“天气”“天然的”“神仙居住的地方”等等。但“天”字的最初含义究竟是什么呢?请看下图。

随着人类思维和语言能力的进步,符号和文字出现了,这些符号反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天”字的形成也是如此,从字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站立的人以及其上的天空。只是在当时人的思维中还没有形成对天的形象的确切认知,因此我们看到的“天”字上部有的是圆形的,还有的则以横线表示“天”的无边无际。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天”字上部并不是人头部的象征,而是指代让古人们捉摸不定的上天的形象。
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中对“天”是这样解释的:“天,颠也。至高无上。”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注释:“颠者,人之顶也。”从“天”的小篆形体,我们可以看出“天”字“一”在“大”之上,指示“天”所表示的是人头或人头之上的自然之天, 从而引出至高无上的意思。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确定“天”字的本义就是“天空”和“头顶上的太空”。“天”字,与“地”相对,“天地”则指世界、宇宙。
随着时代的发展,“天”字的含义也得到了扩充,成为了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字。古人称皇帝为“天子”;对于不可抗拒的遭遇,叫“天意”;夸赞工匠高超的技艺,叫“巧夺天工”;最大的案件,叫“天字一号案”;《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最高理想,是“替天行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了表示自己的本领高强,自称为“齐天大圣”。
文字是承载文化、传播文化的符号,透过每一个字的演变发展,以及其所组成的词语的含义,我们就可以了解这个字所承载的文化的内涵。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