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微课教学设计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思晓云课堂,开启奇妙的语文学习之旅。让我们在听、说、读、写、思中唤醒思维,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听一听
1.启发谈话,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对了,它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一年的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出示生字“泼”和“族”,你发现了什么?我们从图片上发现(做泼水的动作),水把头发都泼湿了,这样来记住它。族和旅要分清,可以组词来识记,同学们去傣族旅游,千万别弄错了哦。
(2)今天的泼水节非常难忘,因为来了一个特别的朋友。“难忘”就是难以忘记。你有没有过了很久依然记在脑海里的事情。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忘”。
2.欢天喜地,迎接总理。
(1)读1-2段,这次跟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傣族人民心情怎样?
火红火红 高兴 敬爱
三个词语读一读,我们感受到了傣族人民非常幸福和快乐的心情。
(2)一读,:思考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可以画出来。
句子: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理解“敲”和“赶”,从这两个动词,我们可以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地想要见到周总理的心情。
(3)二读:为了迎接周总理,可以用顺序词引读,感受从地上到江面、再到空中,处处热闹、喜庆的场景。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学习多音字“铺”。
看江面,学习“龙”和“驶”。请读准龙的后鼻音,行驶:指车船行进。
看空中。学习“炮”,火树银花,火字旁,很漂亮。
(4)三读,聚焦句子,感受用词。
我们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哪个句子更好?
我们就会发现,“一条条、一串串”更能说明龙船、花炮之多,突出节日隆重而热烈的场面。
3.图文结合,认识总理。
看!这位尊贵的客人来啦。
(1)看看插图,从课文中画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2)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形象?对,从衣着外貌和神态进行描写。那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对周总理的印象吗?
和蔼、可亲。
4.抓关键词,欢度节日。
(1)朗读第五、六自然段,感受热闹场面,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同学们,你找到这些词语了吗?
出示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请你再圈出周总理泼水时的动词,然后练习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小结方法:借助重点词,就能把当时的场面说清楚。
(2)周总理和人民互相泼水,互相对彼此许下美好的祝福,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啊!请同学们怀着深情读一读吧!
板块二:说一说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你能像老师这样,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可以填“幸福”、“欢乐”、“开心”、“特别”的泼水节等)
板块三:读一读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我们看到并体会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我们为国家有这样的好总理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可以再搜集些周总理其他故事阅读,如《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温暖》。
板块四:写一写
教师讲解:
1.小汉字,大智慧,东方魅力藏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度”“炮”。他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讲解“度”。广字头横短撇长,里面“廿”字宽扁,下面一个“又”。“又”在 甲骨文中是手的意思。古代多用手或手臂来测量长度,所以“度”的下面是一个 “乂”字。
2.教师范写“炮”,左窄又宽,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包字最后一笔向右舒展出钩。
3.同学们,快拿起笔练一练吧。
板块五:想一想
小朋友们,想一想,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
板块六:画一画
学完这篇课文,你脑海中一定浮现出了敬爱的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微笑,请你试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篇课文呈现出来吧。
结语,好啦,今天的奇妙语文学习之旅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