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微课教学设计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思晓云课堂,开启奇妙的语文学习之旅。让我们在听、说、读、写、思中唤醒思维,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雷雨》。
教学过程:
板块一:听一听
1.启发谈话,揭题导入。
(1)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我们经常会看天气预报,那你能从这些天气符号中找出“雷雨”的符号吗?对了,这预示雷雨。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乎雷雨的课文。
2.默读课文,梳理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象?
你怎么找到的呢?我们发现这些关键词句,“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一下子帮助我们明确了4-6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景象。再通过默读思考,1-3段是雷雨前,7-8写的是雷雨后。作者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了不同的景象。
2.了解雷雨前的景象。
(1)老师这里有几幅画,同学们看看上面都有什么呢?它们是怎样变化的?(乌云、叶子、蝉、蜘蛛等等)
(2)请你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请同学们读时注意“来”读轻声,又轻又短。
(3)体会“压”字运用的妙处。
做动作:请大家把自己的双手压向桌子,做做“压”的动作。瞧,此时,乌云的来势多凶猛啊!厚厚的乌云低低地压下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4)体会“垂”运用的好处
这里的“垂下来”是什么意思?如果老师把“垂”字换成“掉”字,行不行?有很多同学说不行,为什么呢?我们比比看。
小狗的耳朵从头上()下来;叶子从书上()下来。
“垂下来”,东西一头向下,一头与上边的连在一起。“掉下来”,东西向下,和上边的分开了。蜘蛛下来的时候是被一根蛛丝连着的,所以用“垂”字更准确。
雷雨马上就到,吓得蜘蛛赶紧从网上笔直地降落,慌忙逃走了,多么有趣的画面!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试着读出蜘蛛的小心与慌张。
还有什么变化?
请看图片,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电闪雷鸣,“越来越……”这样的词语很好地表现了景象的变化。沉闷、不安、害怕,一场雷雨即将到来。
3.研读雷雨中的景象
(1)听!哗,哗,哗,雨张开嘴发出这样的声音,先是雨下起来了,“哗”是拟声词。
(2)看!雨越下越大,以至于“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窗外一片朦胧。
感受!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看到这样的大雨你的心情怎么样?
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雨越下越大,我们朗读时声音也要大一些。读出你的惊叹和不可思议。
(3)夏天的雷雨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渐渐地,雨就要停了。
“渐渐地”体现出雷声和雨声是一点一点变小的,我们在朗读时也要放低音量,读慢一些。
4.研读雷雨后的景象
(1)请你默读7-8自然段,圈出雷雨后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这些雷雨后的景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空气清新:户:甲骨文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窗户”一起“户”读轻声,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一切焕然一新的感觉。
景色优美:结合图片理解“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一个“挂”字,让我们感觉彩虹像一条彩带一样,五颜六色,高悬天空,无论是谁见了这么美的画面都会很愉快的。
愉快欢畅:还记得雷雨前的蜘蛛和蝉吗?雷雨前蝉一声不出,蜘蛛慌忙逃走。对比雷雨后,蝉叫了,蜘蛛是“坐”在网上。一个“坐”字感受到这只蜘蛛此时的悠闲自在,读时要读出蜘蛛此时的心情。还有青蛙也呱呱呱唱起了歌。
雷雨过后,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动物轻松愉快,到处充满了生机。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来读一读第七、八自然段。
板块二:说一说
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请同学们先将词语认读准确,然后再练习说一说。
板块三:读一读
通过本文的学习,搜集几句描写雨的诗句来读一读。
王维《山居秋暝》
杜牧《清明》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板块四:写一写
教师讲解:
1.小汉字,大智慧,东方魅力藏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压、迎”。他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压”书写顺序先外后内,“迎”字是先写里面,后写外面。
2.教师范讲“压”,厂字头横不要过长,土注意第二横要长,长于厂字头最后一点写在写在长横上,不能掉到外面。
3.教师范讲“迎”,里面部分的左部不能多加一点或一撇,左右部分要错开,左高右低。
3.同学们,请大家一定注意不要多加笔画,把字写正确、规范,描一遍写两遍。
板块五:想一想
小朋友们,夏天的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分别是怎样的呢?请想一想。
板块六:画一画
雷雨前的沉闷不安,雷雨后的清新欢畅,都是因为这场倾盆大雨,课文是静态的,但在你的脑海中一定动态生姿,学完这篇课文,你脑海中一定浮现出这3个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特点,请你试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篇课文呈现出来吧。
结语,好啦,今天的奇妙语文学习之旅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