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池》

     2022年09月21日 10:14           打印   [字号: ]    


《小池》微课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走进思晓云课堂,开启一段奇妙的语文学习之旅。希望大家在这里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画一画,轻松学习,快乐成长。好啦!这节课,天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第二首诗《小池》。

听一听: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池上》,你还记得诗人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吗?对啦,有荷叶、荷花。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欣赏小池的美景吧!“池”是翘舌音,小池就是一首描写小池塘的诗。先来说说在你眼中小池是什么样的?(插入学生音频)

音频1:在我眼中小池的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小鱼在荷叶下嬉戏。

音频2:在我眼中小池的池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面镜子,池塘边的假山、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音频3:在我眼中小池平静的湖面中倒映着皎洁的月光,月光照在沉睡的荷花上。

2.那么在诗人杨万里的笔下,小池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先听老师读古诗。

3.好啦,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老师圈出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呢?

4.这就是泉眼,泉眼就是流出泉水的洞穴。讲解“泉”:“泉”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水从洞中流出的样子。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儿声音。诗人用“惜细流”三个字就写出了泉眼是多么爱惜甘甜的泉水啊,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5.再看这张图片,在晴朗池塘边的绿树特别喜欢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这正是“树阴照水爱晴柔”。柔:我们可以组词识记温柔、柔和。晴柔就是晴朗柔和的风光。

6.美丽的树阴打动了诗人,也打动了池塘里的小荷花,还未到盛夏。小荷已经露出了尖尖的角,小荷是尖尖的角,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有尖尖的角呢?对啦,草芽有尖尖的角、竹笋有尖尖的角……初夏的小荷刚把她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初夏风光。这美丽的景色连蜻蜓都不愿意错过,更不用说诗人啦!

7.作者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用一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展现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画面,还抓住了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真是让人心向往之。让我们带着动作有感情的读一读吧!

8.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杨万里就是用这首小诗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让我们一起再背一背吧!

说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池》和上节课所学的《池上》都是描写夏天荷花的古诗,除了这两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夏天的古诗句?能说一说吗?(插入学生视频)

1:我知道宋代赵师秀写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我知道唐朝刘禹锡写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写一写:“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下面跟着天天老师一起写写这两个字。

下例字一:爱

教师讲解:“爱”是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爪字头较小,撇是平撇;秃宝盖扁而宽;“友”字的横靠近横中线,第二笔竖撇较长,第三笔横撇较短且弯一些,捺长而舒展。

教师示范:爪字头,要写好。中间秃宝盖把友包,一横直直压中线。友好才能把爱传。

例字二:树

教师讲解:“树”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部件之间要穿插避让,中间低,两边高。“又”的横撇要写到木字旁的点下方,长点位于“寸”字的点下方。“木”和“又”的捺要变成点。

教师示范: 左中右,要谦让,彼此紧挨不分离。三点变化需注意,一笔一画写端正。

读一读:

小荷渐渐长大,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景吗?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想一想:

课文学到这里,晓晓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晓晓: 提到夏天,你还想到了哪些事物?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

聪明的你如果知道答案,欢迎在我们评论区留言哦!

画一画:

同学们,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快来画画你眼中的小池吧!

同学们,今天奇妙的语文学习之旅到这里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