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性学习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导学
栏目介绍
人间四月,暖风和煦,气爽风柔,满树繁花,姹紫嫣红,航天四小一年级的老师和同学们正要一起去语文的天地踏春呢!
本期天天老师将继续与同学们喜欢的“小航精灵”、“思思同学”、“晓晓同学”一起去学习。
读好长句子、积累语言、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是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这里将为同学们搭建展示的舞台,让你们成为“金牌小讲师”,提升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展示同学们语文学习的成果,我们快来一起加入吧!
单元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家人
单元学习知识起点
经过前三个单元的语文学习,一年级的小同学已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能够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积累词语,在此基础上可以自主阅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课文中的信息,对课文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4篇课文。《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单元重难点
重 点
1. 读好长句子,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
2. 通过学习课文,进行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积累。
3.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难 点
1. 读好长句子,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读通、读懂长句子。
2.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
识字写字
思路导航一: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有三:一是识字的质与量;二是识字的兴趣和习惯;三是学习独立识字。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识字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多识字,少写字,写好字三个规则。
天天老师: 孩子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要新认识四个偏旁:厂(厂字头)、米(米字旁)、立(立字旁)、衤(衣字旁)。
你们知道含有这些偏旁的字吗?
思思:我知道含有“厂”的字,大都与房屋或者山崖有关。比如:原、厅、历、厕……
晓晓:我知道含有“米”的字,大都和大米、谷类有关系。比如:粽、粮、粗、粉、粒……那么立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呢?
天天老师:立字旁的字大都和站立、依靠有关系。比如:童、竣、站、端……
小航精灵:天天老师,快看同学们识记了这么多衤字旁的字了。
学生视频:
学生说“衤字旁的字”的视频。
天天老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要书写好容易写错的几个字,快来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吧。
低: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故:左右结构。左右两部分宽窄相等,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穿插,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注意右边是反文旁。
再: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笔顺,先写横、竖、横折钩,再写竖、横、横。
真:上中下结构。上、下两部分较窄,而中间部分则较宽,上面的“十”和下面的“八”要写得扁,中间有四横,长横要写平。
分:上下结构。上面的“八”稍微宽一些,撇捺要舒展,“刀”字放当中,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生字书写视频
课文信息推断方法解析
思路导航二: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的推断,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表达,是本单元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求学生在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上还需具备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有正确的逻辑推断能力,整个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体现学习的层次性。
天天老师:简单的推断可以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晓晓:是啊,天天老师,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发现,多读几遍课文,课文所讲的内容就大致读懂了。
思思:没错,可是有时候我读很多遍,还是有不理解的地方,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晓晓:嗯,其实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
小航精灵:思思别发愁,晓晓别着急,掌握好方法,学习更容易!
天天老师:快来和天天老师一起总结推断的方法吧!
推断方法小步骤:
一、运用插图,走进文本,了解人物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每篇课文都配了精美的课文插图。在《静夜思》一文中的插图中,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再读一读古诗,我们就了解了诗中所描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情景,由此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观察插图还能培养学生从书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二、体会词句,入情入境,读出语气
例如在学习《彩虹》一文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想想 “我”在干什么?抓住“提、走、洒”三个连续的动作,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设身处地想象浇花的情景,再结合文章,关注“如果”,表明这只是一种假设,最后通过朗读展示“我”的想象的大胆与天真。
三、借助句式,心理补白,进行推断
在读通读懂《夜色》,利用诗歌中的省略号设计提问:“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我”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借助“一……就……”句式,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推断,发挥联想填补空白,走进儿童诗的意境,走进富有创造性的对话空间。
四、梳理信息,整合推断,升华主题
在充分学习了《端午粽》后,把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对课文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词语的理解、积累、运用和朗读的练习有机整合,突破教学重难点知道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再说说自己所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思思:哇,原来课本中藏了这么多的小秘密啊!
天天老师:知道了推断方法的小步骤,相信更多的文章你们等你们去分享感受!
小航精灵:快来看呀,一年级11班的同学已经行动起来啦!
学生视频:
端午节的故事:
自己曾经怕黑的经历,是怎样克服这种心理的
语言积累
思路导航三:
本单元的语言积累包括词语的积累和古诗的积累。词语积累有常见词语的积累,如,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积累“*来*去”的词语。《静夜思》、《寻隐者不遇》能够朗读、背诵。
天天老师:月字旁的字与肉有关,月这个偏旁部首叫“肉月旁”,本意就不是“月”,而是“肉”。它所构成的字多是与人体器官有关的,指的是肉体。在古代文字中,它们本是两个字,后因其小纂字体很相近,合并为一个偏旁,统称“肉月旁”。
晓晓:我知道含有“月”字,表示人体器官的有:脖、腿、脚、肚、背、臂、胆……
天天老师:同学们知道了“月”的含义,生活中我们可以去找找更多带有“月”字旁的字,归类识记它们。说到这里,我们生活中还可以多积累一些如“*来*去”的词语。
小航精灵:天天老师,这类词语同学们张口就来,不信你来看看吧!
学生视频:
学生说“*来*去“的视频。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