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汉字·汉字之美·篆书之美

     2022年09月21日 09:54           打印   [字号: ]    

趣味汉字·汉字之美·篆书之美

真味语文课程以“真”为始引领学生自然成长,以“味”为终呈现生命滋润过程,由趣味汉字、品味悦读、本位表达和滋味体验四大版块构成。趣味汉字旨在扎根传统文化土壤,传承汉字文化精髓,发现汉字之源,探寻汉字之美,悦享汉字之趣,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学生的心田。栏目下设汉字之源、汉字之美、汉字之趣三个子栏目。

 

篆书之美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先民仰观宇宙、俯察万象创造出来的神奇符号。篆书,是早期发展成熟的字体,也是一种象形性较强的书体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其中“大篆”是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有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有明显的的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现在所说的篆书,是指小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一文字,实行“书同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后世也称为“秦篆”,从此,小篆作为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标准字体被国人所重视,特别是秦国宰相李斯的书写的秦篆更是书法中的精品



发展历史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废除六国文字,推行秦朝的小篆,即秦篆。其中以《泰山石刻》、《琅琊台刻石》、《峰山刻石》为典范。


 


汉代时期,虽然有隶书以方折简便的写法取代了篆书,成为当时的通行文字,但是篆书也会出现在很多的重要、庄重的场合进行使用,这对后世影响极大,并且涌现出极具时代特色的作品。其中东汉碑刻《袁安碑》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用篆书写就的汉代墓碑,飘逸圆融、端庄方正,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至元朝的衰落时期,在明朝产生了复兴的萌芽,篆书家李东阳对明代篆刻文字有一定的影响,其代表作品有《怀素自叙帖引首》。

到了清代中期,更是掀起了篆书史上的另一个高潮。清朝篆书家邓石如从古文字吸取营养,笔势流畅、神采飞动,其作品别开生面,有《千字文》,也形成了以他为首的一大流派---邓派。



笔顺圆活之美

篆书的字体笔画,曲线较多,直线较少,粗细均匀。字形大多以圆形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整体圆活,圆劲柔美,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

 



结构对称之美

 

篆书的字形结构趋向整齐,大多以长方形为主,上密下疏,结构方整、排列整齐,包含对称元素端庄大气,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文化装饰之美

篆书不仅在是古文字阶段的代表,而且也一直出现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百年名校北京大学的校徽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线上请鲁迅先生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这两个篆字体是上下排列的,其中“北”字的构成是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大”字的构成是一个正面的站立的人像,校徽的设计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是“以人为本”。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强大实力,也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整体造型是一封中国印,而主体的图形就是一个篆书“京”字,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字的象形意境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向全世界完美呈现了“篆书之美”,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文化之美。



还有写上篆书的春联,具有非常强烈的古朴之美,给我们带来韵味十足的审美感受。


 


 

篆书,它既古老又优雅,是我们中国文字的华美之巅。这一个个由曲线和弧度构成的画作,在翰墨飘香中感受到篆书的庄重、对称、艺术之美,感受字里行间带给我们的力量之美。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