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前置性学习

     2022年09月21日 09:52           打印   [字号: ]    

前置性学习二年级语文册第单元导学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入冬。亲爱的同学们,在这个小雪未雪的冬日,让我们带着暖洋洋的心情,跟随天天老师小航精灵思思晓晓一起进入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单元重点早学习,“金牌小讲师”来助力。这里是学习知识的平台,也是展示自我的舞台,来吧,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快乐学习之旅吧!

单元知识梳理

单元  革命先辈

单元学习知识起点

本册书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图片,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在第三单元又学习了“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本单元我们要“利用多种方法,解决理解的困难。”学会结合插图、借助重点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革命先辈”。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4篇课文。本组课文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讲述的都是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迹,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学习“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的学习方法。

单元学习重难点

   

1. 掌握本单元重点生字、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课文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

 

单元学习思路导航

思路导航一:识字写字

天天老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要认识49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也可以随文识字。   

思思:学习《八角楼上》,我们可以结合“斗争、年代、夜幕降临”等词语,在语境中识记和理解“争、代、临”这几个生字。

晓晓:《朱德的扁担》一文中,从“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与敌人打仗。”这句话中,我们不但可以理解“同志、队伍、敌人、打仗”的意思,还认识了“志、伍、敌、仗”这几个字。

天天老师:你们说的都是结合语境识字理解词语,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可以用同音字比较的方法来识记生字。例如:“章、代”可以借助之前学过的词语“文章—姓张”“年代—带领”,同音对比在语境中区分。

小航精灵:你们说的方法都很好,我也来介绍一种方法:结合图片和结合生活识字。比如:“朱德、毛泽东、刘胡兰”,我们对照图片可以了解人物的身份背景。

思思:我在预习的时候,查找了资料,看了“龙船、银碗、象脚鼓”的图片,不但了解了泼水节的习俗,而且印象特别深刻。

晓晓:“泼、踩、敲、驶”都表示动作,我们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

天天老师:这个单元还有3个需要注意辨析的多音字“铺、盛、血”,和一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快来跟我们的金牌小讲师一起学习吧!

(插入视频1多音字识字、视频2形近字识字)

天天老师: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有30个,大多是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的高低、宽窄,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上下的宽窄。同学们书写时还要做到认真观察再动笔。

思思:我们在书写前要观察字的结构、关键笔画的写法和穿插规律、易错笔画,按笔顺规则来写,描红,练习,熟能生巧。

晓晓:让我们和金牌小讲师一起书写本单元难写易错的生字吧!

(视频3易错字)

 

思路导航二:课文理解

天天老师:本单元课文学习,我们重点借助插图和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精神。《八角楼上》一文中,我们可以结合插图进行图文对照,从三个角度理解感悟,体会毛主席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思思:看到插图上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对比自己在每年最寒冷的季节穿什么样的衣服,我体会到了当时条件非常艰苦。

晓晓:看到插图上油灯发出微弱的光,我也体会到了当时环境的艰苦。除此之外,借助插图我们不难发现毛主席在专注地看着灯火,陷入深深地思考,连毯子滑落都“没有察觉”,我就理解了“凝视”的含义,也感受到了毛主席忘我的工作状态。

思思:《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第三自然段中,我从“赶来、撒满”这些词语中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

晓晓:我通过“一条条、一串串”感受到龙船、花炮很多,场面很热烈,傣族人民对周总理无比敬爱。

天天老师:我们还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更好的体会人物的精神。比如《刘胡兰》一文,第二自然段中“收买”一词,结合敌人说的话,知道敌人是想用金钱诱惑刘胡兰出卖革命同志,“收买”就是用金钱拉别人做坏事。敌人收买不成,凶相毕露,此时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刘胡兰的英勇不屈的形象。

 

思路导航指导

天天老师:本单元的课文讲述的都是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的事迹,朗读时我们可以边读边在脑海里形成画面,像说话或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

思思:《八角楼上》一文中,“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茂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段话介绍了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每晚都辛勤的工作。第一句可以用平静讲述的口吻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第二句“每当……就……”一句前后关联紧密,暗示了毛主席每晚都坚持工作,朗读时要一气呵成,引出下文。

晓晓:还有“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这是对毛主席工作状态更加细致的刻画。朗读时,主席的动作“握着笔、拨了拨”要动词轻读,再现当时的情景;主席的神态“凝视、沉思”可略作强调,“连……也……”要读连贯,以表现毛主席工作得专注、忘我。

思思:在《朱德的扁担》一文第二自然段中,“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等词语表现了挑粮路远难走,困难重重,但是战士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还“争”着去。

晓晓:朗读时,我们应该重点强调“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突出下山挑粮的重重困难。“可是”表转折,略作停顿,突出后边的“每次、都争着去”,表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

小航精灵:《难忘的泼水节》一文中,第3自然段“赶来了”“撒满了”“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我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公务繁忙的周总理,能来到偏远的村寨和傣族人民一同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多么幸福,多么感动啊!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欢快心情。

天天老师:你们说的都没错。《刘胡兰》一文中,我们要关注人物说话的提示语,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刘胡兰“大声回答”“愤怒地说”,三个“不知道”掷地有声。面对敌人血淋淋的铡刀,刘胡兰“挺起胸膛”,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朗读时,想想刘胡兰说话时地神态和心情,体会刘胡兰地英勇不屈。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