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三十年读懂西西弗

     2022年09月20日 23:26     王瑞春      打印   [字号: ]    

三十年读懂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王瑞春



   对于六十年代末出生在偏远乡村的我来讲,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尔贝·加缪,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即是后来师范大学毕业,我对他也没有一点点的概念。今天,跟大家进行分享的就是他的代表作品《西西弗神话》

一次知道西西弗的故事是在九十年初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古希腊大力士西西弗因恼怒了神祗,被罚以一项苦役——将一块巨石从奥林帕斯山下推到山上;但由于诅咒的力量,巨石抵达山顶的刹那,就会自动滚落到山底,他走下山,再次推上;周而复始,没有尽头,这就是他的命运。

我至今还能记起读到这个故事时的悲怆感:那时师范大学即将毕业,前途未卜,对生活的感觉就象被诅咒的巨石一般,不推,会被石头压垮;推,何处是尽头?毕业晚会上,我曾将这个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并悲壮地与他们共勉:推!只要生命在,就努力地,永无止境的推下去,绝不让它压垮

再次读到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在十年后。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较为偏远的城镇中学教书,日日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改卷、教育学生、家长访谈……常常感觉自己忙的就像陀螺般旋转,累的就像苦行僧,就会想起西西弗,日日推那愈滚愈大愈沉重的生活诸苦,有时候感觉悲凉,不禁仰问苍天:我犯何戒律?竟受此惩罚?神无言!我只能抱怨着,咬着牙,不甘不愿的推那巨石,劳苦和疲惫拖沓如那奥林帕斯山路般的漫长……是谁诅咒了我们?要忍受到何时?

终于有一天乱翻书时又看到了这个故事,也读到了一个让我释怀的结局——一天,西西弗在搬运巨石的途中,忽然觉得自己搬动巨石的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美,他专注地观察自己全力以赴的每个当下,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尊贵感——这时,所有的劳苦,疲惫,绝望都忽然消失了,他全心享受这份苦役,不再抱怨焦虑,只是凝注在当下那个动作的美感,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诅咒竟在这一刹那解除,巨石不再滚下,西西弗从永无止境的苦役中重获自由!

读到这里,我如醍醐灌顶:原来是我们自己诅咒了自己!我们给自己加重了惩罚!细细想来,我们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什么样的位置上,怎样的生活中,总会心怀不满,情生抱怨,总是不甘不愿地裹在生活的欲流中走着,殊不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为自己套上了枷锁,等于是自设诅咒啊!

生活无处不苦,但倘若能放下与苦对峙的念头,在苦里安心,视劳苦为美,为创造,为尊贵,踏踏实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享受当下点点滴滴的美好,岂不是给心插上了翅膀,重获自由了呢?

感悟后的自己还写了一篇小品文《给心插上翅膀》发表。也尽力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工作上立足课堂,锐意创新;业余好好看书,勤奋写作,竟也发现,自己犹如西西弗一样,还是推着那块大石头,但没有了怨言;不左顾右盼,专心致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喊苦叫累,那些苦与累反过来锻炼,磨练了自己——终于,在普通平凡的岗位上我还是有了令自己骄傲的成长:赛教获奖成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知名教师成为特级教师;写教育教学随笔论文小品文出版专著……

从此心里有了西西弗这尊奉若榜样的神。

四十岁,读深西西弗。

后来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套西方哲理丛书,其中就有加缪的《西西弗的神话》。仅仅看到名字就如遇故知一般,如获至宝拿回家,却因忙碌没有看进去,就在我的书架上闲闲的搁置了好几年……直到2017春节,我陪年迈的公婆去海南过年,想到他们行动不便,每日就是海边转转,我一定会有大把空闲时间,就决定带本书——站在书架边,一眼就看见这本薄薄的书——我要在温暖的大海边,吹着海风,听着海浪读读地中海边的加缪。

       这真的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从而也获得了最美好的假期。十几天时间就看这一本书。我仿佛追随加缪的散文去了地中海:随清风吹来的是田野的气息与芬芳的花瓣;海湾绵延至远山渐变成美丽的弧线;日出时金色的阳光华丽的令人眩晕。又在反复咀嚼他的论述中细细体悟死亡与反抗、幸福与悲剧、存在与拯救、人生的荒谬与荒诞性等一系列重要哲学命题。再次深切感受向往自由的西西弗斯宁愿选择日后的永罚也不放弃拥抱阳光亲吻大地的自由再次深入理解西西弗斯平静面对一切用轻蔑的目光看待失败,因为"没有轻蔑战胜不了的命运。"

在加缪笔下,"西西弗斯是荒诞英雄。既出于他的激情,也出于他的困苦。""在他离开山顶的每个瞬息,在他渐渐潜入诸神巢穴的每分每秒,他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他比他推的石头更坚强。""他的激情"是指对现在与种种现在之延续的不断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对现在说"是",对未来说"不"! 重要的不是生活的最好,而是生活得最多;要穷尽现在,重要是生活在现在,而不是生活在别处,所以加缪歌颂身体的伟大:创造、行动、爱抚。

这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深令自己敬佩的老师的故事:1984年的某一天,在洛杉矶一个简陋的教室里,一名老师的面前是一群追逐打闹的孩子,他茫然无助,他已经决定要离开他的职业、离开这间教室。就在他想如何尽快结束他的最后一课时,他看到一位身体残疾、经常受同学欺负的女孩,他决定要帮助这个女孩,让她停止哭泣。每一个同学面前都有一个酒精灯。他蹲下来认真地帮助女孩把酒精灯点燃,那个女孩笑了,全班的同学都鼓起掌来,原来是他太投入了,这个时候他忽然发现全神贯注的投入一件事情是这样特别而美好,假如能够把这种精神、把这种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的精神扩展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那将带来多么美好的享受!他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他取消了离开教室的打算。从此,他在这位简陋的教室里面坚持了28年,他把每一个琐碎的细节打磨得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他就是“全美最佳的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他创造了“56号教室的奇迹”——他用全神贯注当下一切的态度,成就自己成为了全美国,甚至全球教师的楷模。

西西弗神话,是一则极其简洁的神话。但是只要你读过,只要你有所领会,只要你试着把它和自己的命运相关联,你就终生无法摆脱它的影响。那个推石上山的形象会牢牢地刻在你的脑子里,你会无数次地想起,然后无数次地和它发生共鸣,因为它是对人类共同命运,一个绝妙的隐喻和象征。

如今,来到航天四小,我常常感受到身边有太多的“西西弗”——看这个图片,就在周六我完成这个PPT时候,红艳校长发的,丽丽主任,杨卓、李玲老师,周六还在加班,被校长赞为“拼命三郎”“铁血军团”我们语文组还在参加“名师之路”的培训,真味语文方案的细化……我们以奔跑的速度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这样的精神,不就是西西弗吗?

终于明白耐力是一种智慧,韧性就是激情——古往今来英雄,只不过要像西西弗那样专注当下,“干就完了!”

一个故事,一本书,一种哲学,相遇相知,读懂读透,何其幸哉。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