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2022年09月16日 09:04           打印   [字号: ]    

《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教学设计

单位:航天城第四小学 姓名:闫亚妮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5课——滑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以及滑轮的基本结构,明白动、定滑轮的区别,从而使人们可以借助滑轮,在生产生活中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轻松容易。从本节课出现的位置来看,本节课主要是在简单机械的学习领域中,为学生学习后续的滑轮组以及齿轮等简单机械装置,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且,本节课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注重学生将科学知识向生活中延展,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装置,搞清机械原理,并应用所学所获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现出一种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大科学教育”的观念,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情上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机械,知道如何移动重物,学过杠杆原理,因此对学习本节课的滑轮相关知识,有了足够的铺垫,但是缺乏对机械系统的了解,特别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使定滑轮和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变得更难理解。并且,五年级的学生处于心理处于一种中间阶段特别需要自己的空间,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一定的自由权力,因此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掌握滑轮的结构特点以及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中的数据分析比较说明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了解两种滑轮的应用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对比,发现数据记录的重要性,与数据的科学严谨性。

4.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

了解两种滑轮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及作用  

2.教学难点:从实验数据对比中发现并总结出动滑轮比定滑轮省一半的力。

五、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汪汪队立大功》

1.谈话:同学们肯定都看过《汪汪队立大功》,今天老师给大家播放其中一段他们拯救一只梦游的熊的片段,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用到了什么装置来完成救援的?

设计意图研究证实,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善于引导,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持续的学习行为,本环节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

2.讲述:视频看完了,那么谁来说一说,熊之所以能得救,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装置是什么?(板书:滑轮)

学生回答: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呈现了学生生活中极易接触的事物和常见的现象,为学生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提供了一点扶持、一些支撑。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世界上第一个滑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学生举例:晾衣架,钓鱼竿等。

看来之前大家都没有接触世界上第一个滑轮这方面的资料,下面由我们的小精灵来给我们讲述一下(用录音的方式,给学生们科普世界上第一个滑轮。)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定滑轮的作用

相信在我们一起探索下,你对滑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真实模拟一下汪汪队的救援情况,请观察我们实验器材有哪些?其中使用弹簧测力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1.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设计方案,并进行试验探究。分组实践。(铁架台、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弹簧测力计需要调零;拉的时候尽量保证在匀速拉动时读数。)

2温馨提示:组装仪器时互相合作,讨论时降低音量,不要影响到其他小组,并填写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成长记录单》。

3.下面我们请小组来分享交流你们做的实验?

设计意图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为辅”的指导思想。

小组代表分享:

这个滑轮不省力,而且当我向下拉绳子的时候,钩码是向上的,说明这个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位置不发生变化,不省力,但力的方向改变)

4.讲述:对,这个固定的滑轮,我们称叫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三)、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1.如果汪汪队没有及时赶到车小熊应该如何自救呢?下来我们先来看下,小朋友们在我们科学馆的体验视频。

2.师:视频中小朋友第一次很累,也没有拉动自己,第二次却很轻松,大家想知道其中原因吗大家回顾视频中的画面,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呢?(第二个滑轮位置会发生移动)

3.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刚刚我们将固定的滑轮叫定滑轮,那么会移动的滑轮叫什么呢?(动滑轮)

4.师:为什么有动滑轮时拉自己时感到轻松呢?它的作用是什么呢?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试验探究。

师:下面我们请小组来分享交流你们做的实验?

小组代表分享:动滑轮省力,而且当我向上拉绳子的时候,钩码是向上的,说明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师:非常棒,那请同学们看一下你手中的记录单,你们在做动滑轮的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中除了砝码的重力值有没有其他物体的重力值?如果我们要对比使用动滑轮时是否省力,应该怎么办呢?

生:有滑轮的重量,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中减去动滑轮的重力。

师:现在大家再来观察使用动滑轮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代表:我发现计算后使用动滑轮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约使用前的一半,定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

师:哪个小组分享一下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

小组代表: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请一位同学,作为的小助手,上黑板,梳理出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作用。

(上黑板移动磁条,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梳理,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四)、小结与拓展

1.请同学分享所学内容。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需要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现在想站在地上,用自己的力量将500斤重的一头牛吊到三楼,你可以将滑轮怎么使用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本节课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        

国旗怎样升上去

种类           作用    

定滑轮         不能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         能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学生的探究活动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探究,但不是放手让学生动手就行了,老师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在探究时会遇到的困难,并准备好相应的策略,在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