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把盐放到水里》

     2022年09月16日 09:00           打印   [字号: ]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科信组 韩星

、教材分析

把盐放进水里》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最后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物质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程标准2.2“通过实验,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本课内容首先通过把沙子、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并搅拌这一活动,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溶解现象,然后设计了组实验:实验一探究用热能否加快盐的溶解速度实验二探究搅拌能否加快盐的溶解速度,并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保持不变的因素和唯一改变的因素”,巧妙的利用教具,将虚拟的知识实物化。最后通过“吃奶片游戏”,引导学生发现加快溶解的另一种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科学学中,已经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子和食用油等。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同样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水中加入更多的糖,水会变得更甜等。但学生对于“对比实验"的概念比较模糊,还不能意识到用相同体积的水、相同质量的盐、放盐的时间相同和观察的时间相同是在控制变量。同时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能对实验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科学探究:

设计“怎样用热水、搅拌能否加快盐的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

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可以促进可溶性物质的溶解,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从而提高效率,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加热、搅拌和弄碎三种方式可以加快盐的溶解速度

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五、教学准备

1.教法:讲授法、激趣法、实验法。

2.学法:实验探究法、比较学习法。

3.教学准备:沙子、盐、烧杯、玻璃棒、水、量杯和奶片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课,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请了两位特殊的嘉宾,大家请看:

(播放音频)大家好,我叫沙子,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跳进水里可以隐身。大家好,我叫盐,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跳进水里能够隐身。

1. 师:他们都说自己跳进水中能隐身,是真的吗?

2. 让我们一起走进“是真的吗?”科学探究大型研讨会。科学探究,动手动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 师追问:怎样才能让我们眼见为实呢?

4. 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把盐放到水里》,引出课题。

5. 同学上台演示给同学看

6. 师:难道他俩说的都是假的?

1.学生听音频内容。

2. 学生集体回答问题。

3.学生生上台演示,发现:都没有隐身。

4.生:老师,我觉得盐放水中能溶解,只是它溶解慢,所以现在它没有全部隐身了。


创设情境,把沙子、盐是否溶解作为一个导入活动,既复习了低年级学过的溶解与不溶解的概念,也为下一个活动“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做铺垫。


根据经验进行假设

师:想让盐快点溶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大胆假设:搅拌、用热水……

引导学生尽量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不要凭空捏造。

设计实验小组探究


(一)“用热水能否加快溶解”为例,设计并完成实验

1.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些只是大胆的猜测,那么如何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在实验中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哪些?唯一改变的因素是什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大家同意吗?

2. 教师:在这个实验中水的量能不能一个多、一个少;盐的量不能一个多、一个少;放盐时能不能一个前、一个后;观察的时间能不能不一样?

3. 玩小游戏:学生上台将黑板上唯一改变的因素和保持不变的因素正确归位。

师小结:这样的实验,在科学里叫对比实验。科学讲究“严谨”,对比实验要求更高,它要求每次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要保持不变。这是对比实验的核心,只有严格控制好唯一改变的因素,这个实验才有说服力。

同学们现在都已经清楚了实验步骤,但是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要告诉大家。

4. 学生开始做实验。哪个小组愿意最先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教师小结:大家真了不起,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并准确地控制变量,在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下,得出实验结论:用热水能加快溶解。

(二)搅拌能否加快溶解”为例,设计并完成实验

5. 接下来请小组讨论,实验中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哪些?唯一改变的是什么?把讨论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

6. 根据上一个实验得到的经验,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个实验的步骤呢?

7. 同时老师也有几点温馨提示要告诉大家,开始动手做实验。

8. 哪个小组愿意最先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教师小结:大家真了不起,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并准确地控制变量,在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下,得出实验结论:搅拌能加快溶解。

学生回答:做实验。

1. 学生代表分享实验步骤。

2. 教师引导:准备两个相同规格的烧杯,加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往两杯水中放相同质量的盐。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快。

3. 不能。

4. 学生上台归位。

5. 学生实践活动。

6.学生汇报发现,总结结论。











7.学生讨论完毕,代表上台将相应卡贴归位。

8.学生代表分享实验步骤。

9.学生动手做实验并得到实验结论。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做这个实验要控制不变的量和唯一改变的量,同时感受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初步培养他们做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的意识。





带领学生完整地经历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全过程。进一步感知科学的严谨性。





再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本次实验的设计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进行,再次明确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得出结论,回归问题


1.刚才大家用了热水和搅拌的方式,证实了“盐跳进水里,能隐身。”这句话是真的。用同样的方法能让沙子也隐身吗?谁愿意上台来试试。

2.对,科学就需要这样勇于质疑,敢于探究,追求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3.经过两次实验,大家都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老师为了表扬大家,给大家每人奖励一粒奶片

4.我们用这个奶片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吃得快,好吗?接下来我们说下游戏规则。

5.为什么他吃的最快?

1.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

2. 学生进行吃奶片游戏。

3. 学生回答:吃的快的同学咬碎的快。

简单有趣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发现加快溶解的另一种方法。

知识提升,课堂延伸

今天我们自己设计实验,证实了加热和搅拌能加快盐在水里的溶解速度,还在吃奶片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把物体弄碎,也能加快溶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活中有需要加快溶解速度的事情吗?


学生举手回答。

加热、搅拌和弄碎三种凡是可以加快溶解,从而提高效率,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本节课的课堂内容结束,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科学服务于生活,科学服务于人类。

板书设计:


把盐放到水里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