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把盐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科信组 韩星
一、教材分析
《把盐放进水里》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最后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物质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程标准》2.2“通过实验,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本课内容首先通过把沙子、盐分别放入冷水中,并搅拌这一活动,回顾一年级下册学过的溶解现象,然后设计了两组实验:实验一,探究用热水能否加快盐的溶解速度,实验二,探究搅拌能否加快盐的溶解速度,并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保持不变的因素和唯一改变的因素”,巧妙的利用教具,将虚拟的知识实物化。最后通过“吃奶片游戏”,引导学生发现加快溶解的另一种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科学学中,已经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子和食用油等。三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同样积累了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水中加入更多的糖,水会变得更甜等。但学生对于“对比实验"的概念比较模糊,还不能意识到用相同体积的水、相同质量的盐、放盐的时间相同和观察的时间相同是在控制变量。同时学生尚不具备独立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但能对实验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测,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科学探究:
设计“怎样用热水、搅拌能否加快盐的溶解”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
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可以促进可溶性物质的溶解,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从而提高效率,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加热、搅拌和弄碎三种方式可以加快盐的溶解速度。
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五、教学准备
1.教法:讲授法、激趣法、实验法。
2.学法:实验探究法、比较学习法。
3.教学准备:沙子、盐、烧杯、玻璃棒、水、量杯和奶片等。
六、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
情境导课,提出问题 |
今天,我们请了两位特殊的嘉宾,大家请看: (播放音频)大家好,我叫沙子,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跳进水里可以隐身。大家好,我叫盐,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跳进水里能够隐身。 1. 师:他们都说自己跳进水中能隐身,是真的吗? 2. 让我们一起走进“是真的吗?”科学探究大型研讨会。科学探究,动手动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3. 师追问:怎样才能让我们眼见为实呢? 4. 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把盐放到水里》,引出课题。 5. 请同学上台演示给同学看 6. 师:难道他俩说的都是假的? |
1.学生听音频内容。 2. 学生集体回答问题。 3.学生生上台演示,发现:都没有隐身。 4.生:老师,我觉得盐放水中能溶解,只是它溶解慢,所以现在它没有全部隐身了。
|
创设情境,把沙子、盐是否溶解作为一个导入活动,既复习了低年级学过的溶解与不溶解的概念,也为下一个活动“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做铺垫。 |
二 |
根据经验进行假设 |
师:想让盐快点溶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
学生大胆假设:搅拌、用热水…… |
引导学生尽量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不要凭空捏造。 |
三 |
设计实验小组探究
|
(一)以“用热水能否加快溶解”为例,设计并完成实验。 1.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些只是大胆的猜测,那么如何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在实验中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哪些?唯一改变的因素是什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大家同意吗?) 2. 教师:在这个实验中水的量能不能一个多、一个少;盐的量不能一个多、一个少;放盐时能不能一个前、一个后;观察的时间能不能不一样? 3. 玩小游戏:学生上台将黑板上唯一改变的因素和保持不变的因素正确归位。 教师小结:这样的实验,在科学里叫对比实验。科学讲究“严谨”,对比实验要求更高,它要求每次实验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要保持不变。这是对比实验的核心,只有严格控制好唯一改变的因素,这个实验才有说服力。 同学们现在都已经清楚了实验步骤,但是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要告诉大家。 4. 学生开始做实验。哪个小组愿意最先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教师小结:大家真了不起,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并准确地控制变量,在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下,得出实验结论:用热水能加快溶解。 (二)以“搅拌能否加快溶解”为例,设计并完成实验。 5. 接下来请小组讨论,实验中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哪些?唯一改变的是什么?把讨论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 6. 根据上一个实验得到的经验,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个实验的步骤呢? 7. 同时老师也有几点温馨提示要告诉大家,开始动手做实验。 8. 哪个小组愿意最先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教师小结:大家真了不起,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并准确地控制变量,在小组成员的共同配合下,得出实验结论:搅拌能加快溶解。 |
学生回答:做实验。 1. 学生代表分享实验步骤。 2. 教师引导:准备两个相同规格的烧杯,加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往两杯水中放相同质量的盐。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快。 3. 不能。 4. 学生上台归位。 5. 学生实践活动。 6.学生汇报发现,总结结论。
7.学生讨论完毕,代表上台将相应卡贴归位。 8.学生代表分享实验步骤。 9.学生动手做实验并得到实验结论。
|
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做这个实验要控制不变的量和唯一改变的量,同时感受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初步培养他们做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的意识。
带领学生完整地经历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全过程。进一步感知科学的严谨性。
再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本次实验的设计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进行,再次明确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
四 |
得出结论,回归问题
|
1.刚才大家用了热水和搅拌的方式,证实了“盐跳进水里,能隐身。”这句话是真的。用同样的方法能让沙子也隐身吗?谁愿意上台来试试。 2.对,科学就需要这样勇于质疑,敢于探究,追求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 3.经过两次实验,大家都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老师为了表扬大家,给大家每人奖励一粒奶片。 4.我们用这个奶片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吃得快,好吗?接下来我们说下游戏规则。 5.为什么他吃的最快? |
1. 学生上台演示实验。 2. 学生进行吃奶片游戏。 3. 学生回答:吃的快的同学咬碎的快。 |
简单有趣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能引导学生发现加快溶解的另一种方法。 |
五 |
知识提升,课堂延伸 |
今天我们自己设计实验,证实了加热和搅拌能加快盐在水里的溶解速度,还在吃奶片的过程中,无意中发现把物体弄碎,也能加快溶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活中有需要加快溶解速度的事情吗?
|
学生举手回答。 加热、搅拌和弄碎三种凡是可以加快溶解,从而提高效率,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
本节课的课堂内容结束,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科学服务于生活,科学服务于人类。 |
板书设计:
把盐放到水里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