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画汽车》-郑艳茹

     2022年08月16日 16:11           打印   [字号: ]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响应“西安好课堂”建设活动,落实航天基地着力打造教育强区,促进教育均衡,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的精神要领,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名校+”立足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用心探索新时代教研新模式,突破区域与时空限制,构建空间学习共同体,开展跨域云教研。同时,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提升搭建高质量发展平台。

本次“构建空间学习共同体,探索跨域教研新模式”——“思晓好课堂”云教研活动推出10节云端展示课堂供教师们观摩研讨,共同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落实航天基地着力打造教育强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要领,为学校发展和教师提升搭建高质量发展平台。

 

郑艳茹

杨勇思维空间成员

 

202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本硕连读。特长:油画、水彩、iPad板绘。获得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思晓好课堂”校级教学能手,获得“色彩创意画”走班课优秀指导教师。

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而美丽的存在,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被艺术点亮人生,精神永远丰盈富足,内心永远安宁喜悦。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儿童从涂鸦期开始就对外形各异、功能多样、颜色丰富的汽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孩子们的玩具柜里,小卧车、救火车、大吊车、压路机、冷藏车等玩具汽车种类繁多,他们总是爱不释手。在学生每天的生活中,汽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载着他们上下学、外出游玩...这节课从离学生最近的生活事物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并结合上一课使学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状概括出汽车的基本型,在自此基础上大胆的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小汽车。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是最天真、可爱、最富有“表现性”的时期;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绘画造型以线为主,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来表现,用笔坚定、有力,但是多数学生不能大胆绘画,表现方法简单,拘泥于对汽车的固有认识。本课让学生画汽车,在孩子的世界里,小汽车是他们喜欢表现的对象,由于男女生性别的差异,要求教师在选择参考图片时要考虑男女生对汽车的不同认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特征,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汽车的相关知识(种类、外形特征、用途)。通过观察与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外形新颖、本领高超的汽车。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体验中了解汽车的外部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汽车外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特点及表现方法。

难点:表现出造型新颖、外形特征突出的汽车。

六、教学准备

1.教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激趣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比较学习法。

3.教学准备:课件、油画棒、彩纸、剪刀等。

七、教学过程

 

 

 





 

     尊敬的线上、线下的同仁们,大家早上好!接下来由我来对郑艳茹老师的《画汽车》这一课,谈谈我的感受。郑艳茹老师是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在短短的半年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到郑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灵活机动的评价语言,都彰显出青年教师的活力和素养。

    首先,本课属于低段的“造型,表现"领域。题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作为一节一年级上册的课,我们要分析到学生的学前教育,其实汽车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太常见了,在幼儿园时期,学生也都学习过画汽车,因此画汽车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我们从教材的版面上来看,一共出现了11辆汽车的插图,其中生活中的各样汽车有5种,剩余的6种汽车全部来自于同龄学生作品,并且无一种是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普通汽车,这就反映了编者的意图是要让孩子在认知汽车组成部分的基础之上,最大化的激发孩子们的创意,让他们加入自己的想象,来通过绘画等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心中的特殊的汽车。

    一年级的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是最天真、可爱、最富有“表现性”的时期;他们目前所掌握的绘画造型以线为主,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来表现,郑老师关注到男、女生性别的差异,在选择参考图片时考虑到男女生对汽车的不同认识和心理特征,在创作过程中有个性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郑艳茹老师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以游览四个汽车展厅为情境主线,分别从了解、认知、探索、设计,这四个环节,来引导学生通过对汽车的认知记忆与现场观察,使学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形状概括出汽车的基本型,在此基础上大胆的发挥想象力,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最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小汽车,教学与实践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在自主创作与欣赏评述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综合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

本节课亮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关联”:

    第一个是,具象与想象的关联,圣诞树+汽车的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与表现欲望,将传统教师示范,变为学生+教师的示范,夯实学生对汽车结构知识掌握的同时,强调造型和色彩的关系,最终以思维碰撞的方式巧妙地突破本课难点,并进行了环节的过渡。

    第二个是,美术教育与信息科技的关联,使用全息影像丰富学生的视觉效果,将汽车的构造体现的更加直观;还有运用AR软件让学生的绘画作品可以动起来,增强了学生创作成果的二次呈现。

    第三个是,拓展延伸与情感升华相关联,课堂上更加尊重了学生的创意,而将汽车的功能设想留在了课后的拓展延伸,刚好与低碳、绿色出行等环保主题相结合,将发散的思维具象到创意服务于生活的落脚点上。

    最后,我们纵观全课,郑老师将教学活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课情境创设有趣、实践目标明确、任务分层清晰、拓展延伸有度、情感升华有意,这也代表着四小综合学科三环五段式的教学范式。希望我们可以在后续的线上与线下教学中,再做实践探索,打破教学常规教学空间,进一步丰富美术课的空间形态,融合型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