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二)四年级《原地运球》
课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选取的教学内容是篮球原地运球,这项技能是篮球运动的基础,本课旨在通过各种有效辅助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仿、体验、游戏中掌握篮球原地运球的动作技能,在练习中匹配体能练习,提高运动量和强度,做到技能体能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发展。在主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各种不同姿态的运球体验、两人或多人一组的合作运球形式、加上运球游戏,丰富了学练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原地运球动作技能创设了有利条件。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形式的组织、师生的评价,让学生在学练中懂得肯定同伴,在游戏中学会诚信,让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促进学生“身”“心”“社”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原地运球,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本课是篮球单元的第一次课,动作技能规格是:两脚屈膝前后站立,运球手同侧脚在后,异侧臂体前平屈。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手臂带动手腕手指按压球的中上部,运球高度到腰部,膝关节随手臂运球节奏上下起伏。根据技能动作的特点,本课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练形式,让学生快速掌握原地运球的技术动作。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缺乏持久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活泼好动。所以我采用了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练习手段,加上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技能学练的过程中始终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练的效率。四年级的学生普遍肌肉力量较差,动作不易协调,在体育活动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篮球,但没有系统的学会篮球技能,球性不熟。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部分设计了大量熟悉球性的活动,在技能教学环节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打好篮球基础,在学练中提高兴趣,感受成功。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本课采用了游戏教学法、尝试探究法、分组练习法等,教师将动作的合理性、规范性、安全性提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愉悦的学习。
2.学法:学生通过模仿、观察、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学练目标。
五、教学特色与亮点
1.以游戏和辅助性篮球操进行热身,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效地导入教学。
2.运球教学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提高学生学练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热情,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掌握这项运动技能。
3.在游戏比赛中,学生对所学技能加以运用,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六、问题预设及处理策略
问题预设1:运球过程中容易脱球。
处理策略1:由简到难,对原地运球进行反复练习,在过渡到行进间运球。
问题预设2:学生运球不连贯。
处理策略2:通过游戏比赛,无形中提高学生对行进间运球的球感。
七、教学流程图
八、课时计划
年级 |
四 |
课次 |
第1次 |
学生 人数 |
40 |
班级 |
|
日期 |
|
执教 老师 |
|
学习 目标 |
1.了解篮球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包括五指分开、掌心空出的运球手型和动作,体验运球时上下肢协调用力的感觉。 2.通过学习,85%的学生原地运球技术动作,并在多种形式运球练习中能动作连贯、协调,发展上下肢力量与平衡能力。 3. 在合作运球中,乐于和同伴积极配合,友好相处,游戏中讲诚信、守规则。 |
内容 主题 |
1.篮球:原地运球。 2.体能练习:1.收腹跳;2.持球俯卧撑。 |
重难点 |
学生学习 |
跑动积极,传球高度、力度适当。 |
教学内容 |
迎球缓冲护球于胸前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侧身跑动,注视传球队员,双手伸出准备接球,球传出后快速先前跑或与同伴保持平行。 |
教学组织 |
根据不同阶段,合理进行集体、分组学练,学练队形的有效性运用。 |
教学方法 |
运用讲解示范法、游戏法、比赛法等,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动作技术,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密度。 |
安全 保障 |
1.课前需灌输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课中不间断的强调常规纪律和拿球纪律意识。 2.提前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情况,场地中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设计合理。 3.充分做好准备、放松活动,课堂中时刻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遵守练习规则,相互帮助和配合。 |
场地器材 |
篮球场 小篮球41只 呼啦圈20只 标志盘8只 移动音箱1台 |
课的 结构 及时间 |
具体教学内容 |
教与学的方法 |
组织与队形 |
运动负荷 |
次数 |
有效运动时间 |
强度 |
开始 部分 3′ |
一、课堂常规
二、导入教师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任务及要求。 |
教师: 1.鸣哨、整队,检查学生人数与服装,安排见习生; 2.教师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授课内容。 学生: 听到哨声,体育委员整队,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认真听讲。 |
一、教师组织 组织队形:成四列横队 ‚ |
1 |
无 |
小
|
准 备 部 分 8′ |
一、热身运动
1.徒手操 (熟悉球性、体前绕环、八字绕环、高地姿运球、低运球接力)
二、单手持球 (方法: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指尖指根部位接触球)
1. 原地不同体位的单手持球。
2.行进间单手持球练习。
3.双手持球与接球
4.三种姿势左右手交替拨地滚球。
|
教师: 1.教师领做、发出口令 2.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学生: 1.全班集体练习 要求:认真、动作幅度从小到大 教师: 1.讲解示范篮球单手持球动作方法。并组织学生体验正确的持球手型。 2.组织学生原地单手持球试做出前举、上举、侧平举动作。左右手交替。 3.带领学生尝试行进间单手持球动作,左右手交替。要求动作舒展,球不落地。 4.讲解示范双手持球与接球动作方法,并组织学生学练。(要求快速反应,手型正确。) 学生: 1.仔细听,认真看,体验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指尖指根部位触球的动作。 2.体验左右手不同体位的单手持球感觉。 3.尝试移动中不同身体姿态的单手持球感觉。力求手型正确,动作舒展,球不落地。 4.尝试双手持球,突然松手,在球落地前双手快速左右、上下、前后夹球练习。体会双手持球手型。
教师: 示范正面左右手交替拨地滚球动作,提问:老师是用哪儿在用力拨球?引导学生讲出手指拨球要领后,组织学生体验体前、胯下、腿后三种拨地滚球动作。 学生: 仔细观察讲出老师拨地滚球的用力部位是手指。通过体前、胯下、腿后三种拨地滚球方法的尝试,体验手腕带动手指尖拨球的感觉。 |
一、组织队形:
‚ 二、组织队形:
组织队形:
‚ |
1组
4
3 |
5′
8′
4′
|
中
中
中 |
设计说明: 通过持球侧平举动作导出五指分开掌心空出的持球手型,为后面讲解运球手型打下伏笔。为了让孩子能够以愉悦的心情参与到篮球活动中来,本课设计了原地不同体位的单手托球、移动中的单手托球以及双手持球不同位置的接球练习,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持球手型,通过正面、胯下、腿后三种姿势拨地滚球练习,让孩子体验了手腕带动手指拨球的感觉。通过丰富的学练形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既活动了肢体,又掌握了动作要领,还愉悦了身心。 |
基 本 部 分 29′ |
1. 坐姿运球 2. (方法:成分腿坐,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手腕带动手指按压球的中上部。) (1)正误对比演示 (2)两人面对面两手运两球。
二、跪姿运球 (方法:双膝跪地运球手异侧脚向前跨一步腰部挺直小臂带动手腕手指按压球,运球高度到膝盖。) (1)正误对比演示 (2)两人面对面两手运两球。
三、站姿运球 (同技能动作规格要求。)
(1)模仿 站姿运球动作。
(2)听音乐节拍站姿运球。
(3)体验合作运球
|
教师: 1.示范坐姿低运球动作,教会学生运球手型。组织学生体验坐姿运球动作。 学生: 尝试左右手坐姿运球,力求做到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手腕带动手指按压球。
教师: 1.示范单膝跪姿运球动作,提示学生观察跪姿与坐姿运球手臂动作的区别。(手臂参与用力)并组织学生体验跪姿运球。 2.通过正误对比演示,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出正误动作的区别。强化手臂带动手腕手指协调用力的动作要领。 3.两人面对面跪姿一人运两球,一人数数。 学生: 1.示范单膝跪姿运球动作,提示学生观察跪姿与坐姿运球手臂动作的区别。(手臂参与用力)并组织学生体验跪姿运球。 2.通过正误对比演示,引导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出正误动作的区别。强化手臂带动手腕手指协调用力的动作要领。 3.两人面对面跪姿一人运两球,一人数数。 教师: 示范站姿运球技术,引导学生讲出动作特点。 2.组织学生模仿老师动作尝试站姿运球(左右手交替,强调屈膝随球动)。 3.播放快慢两种节拍的音乐,带领学生按音乐节拍运球。(进一步体会全身协调用力的运球感觉。) 4.将学生分组,体验合作运球。 (1)讲解两人运一球游戏方法后组织学生体验。 (2)讲解两人运两球游戏方法后组织学生体验。 (3)讲解两排同学顺时针轮换的游戏方法后,组织学生体验。 3. 讲解弱侧手逆时针轮换的游戏方法,老师发出轮换信号,组员根据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练形式。(左手或右手) 学生: 1.仔细观察,尝试讲出站姿运球的特点。 2.模仿老师动作,做出膝关节随手臂运球节奏上下起伏的高姿运球。 3.跟随快慢两种音乐节拍展示自己的动作,体会全身协调用力的感觉。 4.尝试合作运球,在完成前后、左右贴地跳后,力求做出连续运球动作。(当同伴动作好竖起大拇指给予肯定,同伴出现失误相互不埋怨。) |
组织队形:
‚
队形同上。
队形同上。
|
3
2
2
2 |
3′
3′
3′
4′ |
低
中
中
高 |
设计说明:本环节强调腿部随着手臂运球节奏上下起伏全身协调用力,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帮助学生达成既定的技能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中成功与失败的不同心理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得本课的体能和情感目标得以实现。在技能教学中通过最直观地双手同时正误对比演示,引导学生看,提示学生说,启发学生评,让学生的互评真正落到实处。 |
基 本 部 分 26′ |
一、游戏:老鹰抓小鸡
(学生扮演鸡妈妈鸡爸爸,老师扮演老鹰,球是小鸡,鸡妈妈与鸡爸爸带着小鸡在长方形场地内散步“高姿运球”老鹰在附近徘徊,张开“翅膀”保护小鸡,哨音响,带着小鸡逃跑或蹲下保护小鸡。如小鸡“跑丢”或“吓晕”在呼啦圈里运十下复活。)
二、体能练习。
(1)双手持球支撑俯撑。
(2)膝触球的支撑俯撑。
|
教师: 1.集中讲解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方法和规则。 2.和学生一起进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边游戏,边观察学生遵守规则情况。 3.对游戏情况进行点评。 4.组织学生再次游戏。巩固学生高低姿运球技术。 学生: 1. 认真听,仔细看听懂游戏方法与规则。 2.身心愉悦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尽量不失误。能诚信地遵守游戏的规则。 3.认真听老师的点评,对比回忆自己游戏中的表现。 4.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师: 1.讲解示范双手持球支撑俯撑的练习方法,并组织学生模仿练习。允许能力弱的同学膝盖着地,鼓励学生挑战高难度动作。 2.讲解示范膝盖触球的支撑俯撑动作方法,并组织学生模仿学练。 学生: 1.跟随老师示范,模范双手持球支撑俯撑动作,根据自己能力选择练习难度。练习中能克服身体的酸胀感。 2.跟随老师示范,模范膝盖触球支撑俯撑动作,练习中能克服身体的酸胀反应,保持身体姿态的稳定。 |
组织:
组织队形:
‚
|
1
4
|
6′
5′
|
高
高
|
设计说明: 本环节通过游戏接体能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身心体验中巩固提高了篮球控球能力,发展了学生上肢与腰腹核心力量。(“老鹰抓小鸡”保护球的意识,高低姿运球,为下节课行进间运球进行拓展)在游戏中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诚信与规则的重要性。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最终使得本课体能发展与情意表现目标得以有效达成。 |
结束 部分 3′ |
1. 整理放松、小结
2. 坐姿抖动四肢
3.点评
4.回收器材
|
教师: 1.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提出问题总结全课。(提问:1.今天这堂课你学会什么?2.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讲解篮球运球技术的潜在价值,以及左右手交替运球的好处。) 3.布置课外作业。 4.整队,师生再见。组织学生收回器材。(每组排头同学帮老师收回器材。) 学生: 1.跟随老师做拉伸放松练习。根据问题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记住篮球原地运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了解左右手运球对自身发展的好处。) 2.听清课外作业,并能在家保质保量完成。 3.快速整队,师生再见,帮助老师收回器材。 |
集体放松练习组织队形
‚
|
1
|
2′ |
低 |
预计 负荷 |
平均心率 |
预计140-160次/分钟 |
运动密度 |
预计75%左右 |
课后 反思 |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互助互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简单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技术动作,鼓励拓展形式多样的运球练习。但由于时间安排不够紧凑,情景设置的内容还不够多样,还存在练习不够丰富的局限性。经过本次课,学生对篮球运动更加感兴趣,有利于日后继续学习篮球其他技术。 |
教学 评价 |
优秀:运球手型准确到位,主动按压球,动作标准,能一分钟连续完成 80次以上,能左右手流畅运球。 良好:运球手型动作比较到位,会用手指按压球,动作比较标准,能一分钟连续完成 60次以上,左右手运球比较流畅。 合格:运球动作一般,会按压,动作比较标准,能一分钟连续完成 50次以上,左右手运球不流畅。 不合格:运球动作不标准,手型不准确,不会按压球,不会左右手运球。 |
能力拓展延伸 |
1.将课上所学的篮球原地运球动作向家长展示。 2.坚持体能练习,完成老师布置的立卧撑3组,做完之后一定要进行拉伸放松3分钟。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