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基于“双减”政策 一年级非书面作业研究

     2022年07月12日 23:06     孙敏娜      打印   [字号: ]    

基于“双减”政策,一年级非书面作业研究

一年级语文A组  孙敏娜

内容摘要;

“双减”这一政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号工程”。对整个教育生态和学习格局将产生持续的、深刻的变化。但是如果“双减”落地,仅仅停留在一减了之层面,不及时跟进配套的提质措施,就无法达成优化教育生态的目的。如何把减负、应试和素质教育平衡好,是考验每一个老师的教育智慧。

关键词: 双减    非书面作业  习惯养成   阅读


为了全面贯彻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构中国基础教育的育人方式,重构中国基础教育的良好生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高度重视,国家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事关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提出“双减”政策。这一政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号工程”。对整个教育生态和学习格局将产生持续的、深刻的变化。但是如果“双减”落地,仅仅停留在一减了之层面,不及时跟进配套的提质措施,就无法达成优化教育生态的目的。如何把减负、应试和素质教育平衡好,是考验每一个老师的教育智慧。如何布置非书面作业,成为我们教师的一个研究难题,我也在学习和摸索中前进。下面我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浅谈几点自己认为的非书面作业:

一、习惯养成作业。

小学低段的教育,重在孩子们习惯的养成。叶圣陶曾说:“孩子的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呵护孩子们的天性,保护孩子的的学习兴趣,重在激发他们的内生力,加深他们对学以致用的体验和认识。

1. 路上风光话学堂。

每天孩子见到父母第一时间就想和父母分享校园新事或班级新趣或课堂新知。那么伴着鸟语花香的路途因为这段时光而更加色彩明丽;伴着马达的轰鸣声,这段亲子对话更是悦耳动听。这不仅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大好时机,而且是孩子认知世界,探秘生活的兴趣所在。家长们要认真聆听并对孩子的表述进行引导,对孩子的观点进行分析。如果孩子没有进入话题,那么家长就要展开话题“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引起孩子对一日生活的回顾。可能是知识性的收获,可能是生活性的认知,或如一些问题。在谈笑间,成长悄然发生。

2.锻炼身体跳绳忙。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是毛主席提出的著名体育精神,更是每一代人都要重视的身体锻炼。更何况是少年儿童,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跳绳有助于长高,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更有利于开发大脑,锻炼协调能力。运动消除疲劳,运动释放心情,运动促进睡眠,每天半小时的跳绳锻炼,是我们习惯养成中最重要的一环。

3.亲子阅读共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孩子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北大资深教授钱理群先生有更为明确、直接的表述:“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书中自由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的好处举不胜举,书的益处光芒万丈。

1)父母读书给孩子听。

“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就是妈妈读书给我听。”《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一书中的调查显示:学生热爱“听读”的,达到了100%。所以每天布置的无纸化作业中要求家长每天读书给孩子听。通过交流,家长们都反馈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光是最幸福,最温情的时刻,他们一起在故事中遨游,很享受这样的作业。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

读书之于语文教育,就如同树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基础之于大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语文教育的“根”丢了,语文教育就难免百病丛生、久治不愈了。读书于人生也是意义重大,用书喂大的孩子更聪明。所以在学完拼音后,我们开始了拼音课外书的阅读,提高了孩子的识字量,巩固了拼音的学习,孩子体会到了拼音的作用,他们在可以在自主阅读故事中享受着,在识字中快乐着。阅读不仅是课堂的外延,更是课堂知识的内化。借助阅读打卡,激发孩子自我展示的乐趣;阅读小明星的评比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一直以来的坚持使孩子们已经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二、周末创意作业。

创意,不是一味求新求变,而是让周末作业能融合学科知识,打通学科壁垒,实现项目整合。美国学者库柏经过调查,得出的研究结论是:1-3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一至三项课外作业,时间45分钟左右。这样的创意作业是专业化、科学性、趣味度三味并举的。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在这份作业中得到体现。

1.绘画类设计。

当孩子第一次接触象形字的时候,它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为神奇的汉字而骄傲。周末大作业中,布置孩子搜索、了解更多的象形字,并用图画的方法表示出自己新认识的象形字。一年级的小孩子特别爱画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神奇的绘画方式,将一个个象形字变为一幅幅有趣美丽的图画。他们在绘画创作中,对汉字的起源有了更深的认识。

2.表达类作业。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言的运用能力更是工具性的体现。《四季》《大小多少》《比尾巴》《明天要去远足》等课文有很强的仿写功能。根据学习进度,周末可以让孩子进行课文的再创造,先说给家长听,再用稚嫩的拼音组合汉字进行书写,并且为自己的课文新编设计底色和插图。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就感爆棚,一个个小诗人,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也为孩子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筑好底色。

3.项目式作业。

课文的编排也是有季节性的,顺应秋季的到来,一篇文质优美的《秋天》来到课堂。在课堂中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特色,被秋景所吸引,那么周末我们就走出家门,寻找秋天。“我眼中的秋”项目式学习作业应运而生。例如可以这样设计:

【活动过程】

1)活动项目:走进秋天

2)互动场所:公园、果园、田野、山林等

3)活动形式:用眼睛看看秋天事物的变化,用鼻子嗅嗅丰收的味道,用嘴巴尝尝果实的甜美 ,用小手触摸自然界中的一切,用心灵感受秋的不一样。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能对观察大自然产生兴趣;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疑问。收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树叶。

学习项目:

【项目作业一】阅读与鉴赏

和爸爸妈妈一起朗读有关秋天的童谣吧!《秋天来信了》

好书推荐:《秋天的朋友》

【项目作业二】绘画与制作

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收集的树叶做一幅画吧!

和家人自制绘本《秋天》

【项目作业三】积累与背诵

积累有关秋天的成语,背诵描写秋天的一首古诗。

4.家务式作业。

生活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韦朗特发现童年时期常参与家务的孩子,日后人际关系更好,心态更乐观。蒙特梭利基金会理事长,也说过:“教孩子自己动手做,无论是盥洗、穿衣、准备点心或倒饮料,都能协助孩子迈向独立之路。孩子在培养相当程度的独立时,也奠定了受惠一辈子的良好工作习惯、自律自重与责任感。”所以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每个周末一项家务劳动,比如:收拾自己的书桌,丢垃圾并学习垃圾分类,饭后收拾碗筷等。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到自己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双减”之下,小学低段不留书面作业。看似一句很简单的要求,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不留书面作业只是为了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抓住孩子一二年级的黄金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习惯,让孩子今后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冲劲,越学越有积极性,越学越有后发力。所以不是完全没有作业,而是对作业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马燕婷,胡靓瑛等.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王月芬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教育科学出版社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