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偏旁走之。会写“水、去”等4个字。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3.认识偏旁走之。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山、水、花、鸟的画。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创设情境
1.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同学们看,谜面是:千条线,万条线,掉到地上都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学生自由表达,谜底是:雨。
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首谜语诗,大家听一听,看谁能猜出来,孩子们
猜的可真好,老师板书课题——《画》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听老师范读古诗,听清每个字的发音。
2.认读古诗。
试着自己读一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
这首诗写了远远的望去,山是有颜色的。走近一听,水没有声音。春天去了,花儿还没有凋谢。人来了,鸟儿还没有被惊醒。
孩子们,读完故事,你能找出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表达:山、水、花、鸟
这首诗作者从山、水、花、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3.全班齐读故事。
4.请一位同学带上动作表演古诗。
三、构字入手,归类识记
学认字
远 有 色 近 听 无 声 去 还 来
预设:教师强调的字音:“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
教师过渡:古诗大家读得既准确又流畅,其中的生字朋友你认识它们了吗?
我们来一个识字小游戏,大家认得可真准,老师为你们点赞。
(一) 偏旁归类识字:远、近、还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这3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你认识这个偏旁吗?对,它是走之旁,是由“走”字演变而来的,与走路或路有关。
教师引导:你有什么好办法分清楚并记住它们吗?
预设:走之旁加“元”是“远”,走之旁加“斤”是“近”,走之旁加“不”是“还”。
教师引导:新学的走之旁加上你已经认识的3个字,就组成了新字,这个方法很棒!
(二)反义词识字:远-近,来-去,有-无。
教师引导:有几个生字朋友正在玩“找朋友”的游戏呢!它们要找到自己的伙伴,你能帮帮他们吗?
指名学生将生字分组,一组反义词为一组。
预设:“来”和“去”一组,“有”和“无”一组,“远”和“近”一组。
教师引导:为什么这样分呢?
预设: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教师小结:对,像这样意思相反的两个汉字互为“反义词”。我们可以一组一组地来记忆它们,这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哦!
(三)熟字换偏旁识字:无,近,色
教师过渡:我们已经认识的汉字换个偏旁,你还认得出来吗?“天”字的第四笔捺换成竖弯钩,这个字是什么呢?请你给它组个词。
教师引导学生给“听”字换成辶字旁,识记“近”字
学生自主表达。
(四)联系生活编句子
还: 还是 春天过去了,花儿还是那么鲜艳。
色: 色彩 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明亮。
请你用“还”和“色”字说一句话,学生自主表达。
四、正确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去、不”,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去、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描红。
(注意:“去”第三笔在横中线上,第四笔在田字格中间起笔。“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
3.展示优秀书写作品,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
1.请你将古诗《画》的诗句诵读给家人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谜底。
2.规范书写课后田字格一类生字。
六、板书设计:
6.画
远 看 山 有 色,近 听 水 无 声。
春 去 花 还 在,人 来 鸟 不 惊。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