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次循进教育行动研究》读书心得
——以生为本,追求教育本真
梯次,也即按规律循环推进。有三层含义:第一. 自然界的生态以物种的多样化来维持生态的动态平衡。第二.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第三. 教育即生和,人本生态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教学方法的个性化选择。对于教育而言,正如孔子提出的“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当前不少学校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中科院院士、美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这句话说明以生为本的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作为一名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差异,理解学生的差异,接纳学生的差异,从本质上爱学生和尊重学生。
一、以生为本,首先要遵循有利于学生成长,实行梯次教育发展的原则。
不同的学生具有各自的特点,教育方法和手段肯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寻找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尽可能的发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部分学校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性格特征,针对性的布置课后练习,也会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甚至家访,从而尽可能地在保证巩固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做到教育平衡发展。
二、以生为本,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梯次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每位教师所带班级人数不尽相同,不少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也不可能一一兼顾,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既便于管理,又有益于交流。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每位同学的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架构相互沟通建立信任的梯次分级,通过先建立一部分学生的信任感,逐步影响、加深其他同学的信任感,并最终实现建立整个班级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仅仅信任、喜欢一部分学生,从而忽视、排斥另一部分学生,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信任、爱心、团结的班集体。
三、以生为本,尊重不同学生的特点,建立梯次鼓励机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说:“人类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小学生更是如此,而所谓梯次鼓励机制,即构建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中的表现,给予适时地、中肯的评价和鼓励,从而在心理上起到积极地引导和推动作用,使他们感受到信任和尊重,由此产生学习动力。
每一个学生与自然生态发展一样不仅独具个性,而且更是相互依存的。人的智商、情商发展状态,就如同十个指头的分布一样,长短有致,不可能一模一样、整齐划一。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变的认知实践中,要尊重客观发展,讲求实事求是,关注个体差异,坚持因人育化。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梯次循进教育理念,就是激励每个人都奋发有为,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本基础上可能、可为、可发展,实现各得其所的适宜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发展的快乐,这就是为人师者追求的价值。师者的爱生之心,成全着学生的未来人生!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