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执着杏坛,乐于奉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022年07月12日 12:57     刘宏月      打印   [字号: ]    

执着杏坛,乐于奉献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该书1984年第一版后经过多次再版,深受广大教师欢迎。书中与现实的紧密联系用,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理念尽管现在的时代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精辟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第二次读完本书后,我对教育工作也有了更新的认识。

一、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我们教师不能将自己拘泥于备课、上课、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等,有效的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克服输入不足的困难,我们不能将时间浪费在机械式的教学劳动中,而是要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学习。通过不同的书籍,在不断的提炼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完全可以用于日常教学和备课当中,正如书中所说:“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关心和赏识学生

现代的课堂推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我们需要真正去关心和赏识学生,才能真正和学生和谐相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若我们不愿意表扬学生,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那么我们就会变得不会表场,就会使学生变得令我们无法赞美。作为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我们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我的课堂上,我不会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提出表扬,同时,我也不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总之,关心和赏识学生,必须做到“找优点、勤表扬、设边界”这三个要点。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苏霍姆林斯基在《我们的“家长学校”》一文中指出生活向学校所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因此,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要减少这种现象就需要家校之间紧密的结合起来,如学校的家长开放日、图书馆开放日、亲子活动等都是家校活动的有益形式。同时,我们可以激发家长委员会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班级服务,甚至可以邀请家长给孩子讲课,分享他们的职业或者知识,通过互动让学生家长体会教师的不易,尽可能地让他们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同时通过亲子互动的活动,也可以家长们认识到:儿子和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学习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

教育学浩如烟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