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家长们,欢迎大家来到心理栏目《心理成长的十万个为什么》,从科学的视角解读孩子日常行为、心理现象,帮助父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抚养孩子,一同和孩子成长。架起亲子沟通的畅通桥梁,创造智慧家庭的向上力量。
心理小剧场
现实生活中常常出现上面提到的情况,同样是取得好成绩后被父母表扬,但由于被表扬的频次和方式不一样,不同孩子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效果也随之而异。众所周知,孩子在取得进步时需要外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是一种激励积极行为的重要手段。只有恰当的表扬才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促进孩子进步;而不当的表扬会使孩子过分依赖表扬,或者盲目自信骄傲自满。
为什么孩子需要恰当的表扬?
1不同表扬导致不同归因取向
不同指向的表扬导致不同的归因取向,进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动机。比如,有些孩子的行为表现总被父母人为地与其智商捆绑一起,有进步就被夸聪明,而表现不佳就被责怪脑子笨,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个人成绩的好坏是与智力有关。这样,当取得好成绩时,孩子会认为自己很聪明,充满自信,甚至出现骄傲的倾向,一旦失败,孩子又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脑子笨,失去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智力。另一些孩子受父母的思想影响,认为个人成绩的好坏是与努力有关。这样,面对成功,孩子会认为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并愿意继续通过自身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而面对失败时,孩子则会认为是自身努力不够造成的,并寄希望于自身努力来改变当前的困难。
2不同时机的表扬效果不同
根据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行为发生后及时强化比延缓强化有效得多。孩子在表现出某一良好行为时,应予以表扬;如果延迟时间太长,孩子就可能弄不清为什么受到表扬,之后会更少出现相应的行为。及时表扬则可以加强孩子在随后的生活中更多地表现该行为。
3不同频率的表扬效果不同
孩子如果过于频繁地受到父母的表扬,就有可能会习以为常,对表扬失去敏感性,进而产生无所谓的态度,这就类似于口渴时喝一杯水和喝饱了之后喝一杯水是不同感觉,过多的表扬可能使孩子产生不良依赖,以致没有表扬就没有学习动力,而当孩子的进步得不到足够的表扬时,其积极性更会大打折扣,以致逐渐丧失动机。因此,孩子被表扬的频率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而要保持适度。

如何恰当的表扬孩子?
Vol.1引导形成积极归因取向
当孩子成功时,可引导孩子进行努力和能力归因,这样会使得孩子产生自豪感,并在下一步的学习中通过努力来求得进步,当孩子失败时,则应避免能力归因,尽可能进行努力归因,以免孩子自我否定。当然,具体怎么归因,还需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如果孩子平时确实很努力,但未取得好成绩,就不能轻易进行努力归因,以避免孩子的积极性受挫;同时,当孩子成功时,夸他聪明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孩子的自豪感和激发学习动机,但过分夸赞也可能导致孩子沾沾自喜,滋生骄傲、自满情绪。
Vol.2表扬要及时
孩子在做完某件事后被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往往效果更好,如果未能及时表扬,应设法尽快补上,并强调该表扬是针对孩子的哪一种行为,及时表扬对孩子新行为形成之初尤为重要。
Vol.3表扬频率要适度
注意不要反复表扬某件事情。同时,在行为形成之初,表扬频率可以高一点,以便使其迅速习得某种行为习惯;而当孩子已养成良好习惯后,则教育者可适当降低表扬频率,改用间隔式强化来维持其稳定习惯的养成。
Vol.4表扬要具体而不空泛
在表扬的过程中,教育者最好就事论事,夸孩子某件事做得很好或某个具体行为表现很恰当,而不要由此泛化开来,夸奖这个孩子浑身都是优点,以免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而飘飘然。正如“心理小剧场”中的爸爸,虽然对孩子的每一次成绩都给予了肯定,但太过空泛,应该更加具体明确对孩子的相应行为表现提出表扬。例如,当孩子帮同学解答了一道题,如果你说“你真棒”,孩子会以为自己解出题目受到夸赞,事实上,你是想表扬孩子乐于助人。所以夸赞时应具体明确,可以这么说:“你乐于帮助同学,妈妈为你感到开心。

心理名言录
要改变的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
——教育家戴尔·卡内基
小朋友们,如果你想报名心理小剧场的演员,或者有好奇的心理疑问,可以联系学校心理老师,愿你健康快乐成长!
家长朋友们,如果有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的好奇部分,也可及时联系心理老师,欢迎沟通。愿你成为更好的父母!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