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晓云课堂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教学设计

     2022年06月17日 14:22           打印   [字号: ]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长相思》教学设计

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  徐涛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难点

  1.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

  1. 课前游戏

  2. 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猜测诗歌内容;

  3. 分别出示《望庐山瀑布》、《绝句》《清平乐 村居》图片。

  4. 自然导入,初读感知

  5. 导入

    师:刚才古诗词的余韵还在我们心中回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长相思》,它和我们学过的《清平乐村居》一样,也是一首词,打开课本到93页,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次。

    学生自由读文。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更”是后鼻音,这首词中后鼻音的字还不少呢?你发现了吗?可以自由说一说。自己说,有哪些?

    预设:梦、成、声。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古诗词很讲究韵律美的,因为这些后鼻音的字,本首词显得更有韵味。同学们,仔细把这首词再读一读,读出这种味道来,仔细读。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再读课文。

    三、了解作者,简介背景,前期铺垫 

    师: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你们了解嘛?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进行补充。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关于纳兰性德的资料,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出示补充资料)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

    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国学大师王国维称其为“满清第一填词真人”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在冬巡祭祖行军途中写下的。

    四、品读诗词,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一)一读“夜深千帐灯”

    1.自由读上阕,想象:你彷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将士们翻山越岭的画面。
      ──将士们辗转反侧的画面。
      ──将士们眺望家乡的画面。
      ──行军途中风雪交加的画面。
      ──关外战场刀光剑影的画面。

    2.出示行军路线及背景资料,体会行军之苦,一读“夜深千帐灯”。

    师: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夜安营扎寨,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来看书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

    ——有好多个帐篷,里面点起了灯。    

    ——暴风雪特别大。

    师:这样的画面,那就用五个字来概括-----

    生:夜深千帐灯。

    (二)二读“夜深千帐灯”

    师:此时夜已深,我们轻轻走进将士们的营帐,你看到千帐灯下,他们在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预设:

    ——将士们含泪写着家书

    ——将士们商量明日行程

    ——将士们包扎行军伤口

    …… ……

    师:多不容易呀!这么多的画面就在这短短五个字中蕴含着,也难怪作者感叹,读!
    生读:夜深千帐灯。

    (三)三读“夜深千帐灯”

    1.学生读下阙,讨论思考:从这些文字中,你体会到什么情感?

    师:同学们,词的上阙从将士们跋山涉水,身向榆关,到夜深人静的“夜深千帐灯”,白天的动与夜晚的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初步体会到了将士们丰富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轻轻走进纳兰性德的营帐,试着体会他的情感。请大家默读词的下阙。

    师:谁来做纳兰性德的知己,你体会到他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教师预设:

    ——思乡之情

    师:同学们,我们看“聒”这个字,左边是“耳”,右边是“舌”,汉字有意也有情。看,嘴巴发出的嘈杂声音,感觉像弓箭一样刺入了耳朵,让人多不舒服。聒碎乡心的是风雪声吗?

    ——思乡之情

    ——亲人的呼

    ——车马声,打更声

    2.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

    学生编写,教师巡视指导之后展示。

    师: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生齐读:夜深千帐灯)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6. 互文印证,读透词心,提炼升华

    1.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纳兰性德与将士们心系故园,为何还要身向榆关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皇命难为不得不行

    ──男儿立志建功立业

    ──舍小家为大家保家卫国

    ──忠诚担当

      ……

    2.小结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3.学生配乐齐读《长相思》

    六、课后拓展作业

    1.拓展阅读:搜集纳兰性德的作品,读一读,也可以试着吟唱。

    2.比较阅读——阅读南唐词人李煜的《长相思 一重山》,比较两首词的异同之处.

    板书设计:

    长相思

     

    榆关      千       故国

     

     

         灯       心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