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是出血热的老疫区也是重点疫区,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6月 (或5~7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在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现在正值出血热发病的高峰期,因此冬季要做的事,防范出血热不能少。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二、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染给人的?
传染源:要注意并不是只要接触到鼠类排泄物或者被老鼠咬后就一定会发病,这与老鼠的种类和是否带毒有关,西安市的主要带毒老鼠是黑线姬鼠,属于野鼠,鼠背有条很明显的黑线,个头不大,一般出没在郊县水源附近的田间、野地,带毒率较高;城区出没的老鼠也就是我们一般在家里看到的老鼠为小家鼠、褐家鼠,带毒率较低。
1.带病毒的老鼠传染
接触传播:老鼠咬伤皮肤或老鼠的尿、粪、唾液污染了破伤的皮肤或粘膜。
饮食传播:老鼠尿、粪、唾液等分泌物污染食物,被人食用。
吸入感染:吸入携带有汉坦病毒老鼠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尘埃。
2.螨虫传播: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健康人,可使人患病。
3.母婴传播:妊娠期间感染汉坦病毒的母亲传染给胎儿。
人与人之间是不传染的
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
三、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如何?
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一般临床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 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
2.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潜伏期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在发病初期,大多病人的临床表现像感冒、发烧,容易忽视。
四、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灭鼠、防鼠
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措施。灭鼠方法为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灭鼠药或捕鼠夹、粘鼠板等多种方法。防鼠方法主要有保护老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合缝,排水口加铁栅,粮食勿暴露堆放,应放在密封、不易被咬破的容器里。
2.注意食品卫生
不在不卫生的小饭馆就餐;不吃生冷特别是容易被老鼠类污染的食物、水和饮料等;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残羹剩饭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食具用前应煮沸消毒等;住宅、办公室不要裸露摆放正在食用的食物,以免招引老鼠。
3.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为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符合接种条件的16-60岁的高危人群。
4.注意个体防护
(1)高峰期尽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避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卧、露营。避免与老鼠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接触。
(2)在野外工作人员尽量穿长裤长衫、不露脚趾的户外鞋,以防被鼠类咬伤;同时要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
温馨提示: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在冬季高峰期间,如果出现感冒、发烧一定警惕出血热,要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救治,以免延误治疗。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
面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学校继续坚持做好学生晨午检工作,积极宣传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愉悦的学习生活!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