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教学方法 环节一 教学方法:激趣导入——引发质疑 1.出示带有米糕的图片,引出“千人糕”。 2.针对题目提出疑问,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环节二 教学方法:出示词语——识字读词 1.随文识字,在课文中认读生字新词。 2.开火车读字词,纠正字音。强调字音:蔗(zhè)、的(dí)确、应(yīng),读准平舌音“菜、算”和轻声“嘛”。 3.将词语送回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环节三 教学方法: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变化 1.重点句指导:“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引领思考:文中的孩子为什么会好奇地问呢? (1)想一想,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发出好奇的语气,应该怎么读? (2)听你的朗读,能感受到你对千人糕很感兴趣。想弄明白什么是千人糕就“好奇”。 2.通过对比,理解“特别”。 课文中出现了两次“特别”,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第一句中的“特别”是非常、十分的意思,要读出重音,且语速稍慢;第二句中的“特别”是不一样、与众不同的意思。 3.读好语气词“嘛”。 因为尝过之后,并没有感觉千人糕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之前吃的米糕。所以在读“嘛”时,语气要上扬一些,把孩子不以为然的语气读出来。 4.读好多音字“的”。通过“仔细想了想”和“的确”说明孩子知道千人糕确实应该叫做“千人糕”,要读出孩子恍然大悟后心服口服的语气。 5.分角色朗读。 环节四 教学方法:观察对比——练写生字 1.引导观察:请同学观察“能、味、甜”三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引导观察:请同学再看看“桌、买、具、菜、劳”五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启发结构归类。 4.易错字重点指导:“能”字,注意右边部分的“匕”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味”字,注意“未”的笔顺,第二横比第一横长,不要写成“末”。 “具”字,里面三横等距,最后一笔是点。 5.学生书写,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第二课时 一、教学方法 环节一 教学方法: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自由朗读,回顾课文:同学们,读完课文,说说你们对千人糕的了解吧。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经过对千人糕的学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到了千人糕的制作? 环节二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理解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找一找课文那几个自然段讲到了千人糕的制作。 2.结合图片,讨论交流:米糕是怎么做成的? (1)交流稻米的种植。 (2)了解熬糖所需的劳动。 (3)品读句子:“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体会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环节三: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体会父亲的用意 1.朗读10-11自然段,讨论“千人”是不是一千个人呢?“千人”是由很多很多的人合作完成的。 2.分角色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我”好奇、醒悟、激动的心理变化。 二、学法建议 1.针对文章内容以人物对话为主的特点,抓住对话,体会情感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