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022年06月16日 19:29           打印   [字号: ]    

航天基地“名师共享”教育质量提升共享教学案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重点关注:

1.本课主要语文思想:本文是一首朗朗上口的诗歌,全诗语言简洁,句式相同,比较适合朗读。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2.侧重培养的核心素养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建议

知识起点

 

全文以相似的结构、反复的句式展开寻找四个小节的描写很有画面感,同学们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已经已经接触过读古诗句想象画面,在本文中可以承接学习,抓住句子中的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

知识要点

1. 随文识字,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学习课文的字、词、句,让学生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教法学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方法

环节一

教学方法: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2.识记、书写“雷锋“锋”字。它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小右大,右下部的“丰”有三横,第二笔横稍短,第三笔横略长。

区别识记峰、蜂三个字部首不同,山字旁指山峰,虫子旁和昆虫有关,是蜜蜂的“蜂”,金字旁和金属有关,是锋利的“锋”。

3.指导读好课题:“哪里”带着呼唤的口吻,读出寻找的语气。

环节二

教学方法: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好读的字和感到新鲜的词。(2)开火车读课文,纠正字音

3)认读字词强调字音:后鼻音“泞(nìng)、荆(jīng)、莹(ng)曾(ng)、蒙(méng)”读准翘舌音“顺”。

4)交流识字方法:形声字构字法识记加一加结构相近的字比较识记。

环节三

教学方法:巩固基础——规范书写

1.引导观察:请同学观察“昨、洒、温、暖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引导观察:请同学再看看“冒、留、弯、背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启发结构归类

4.易错字重点指导:“冒”字要注意上面不是“日”书写上面部分写得扁而宽,两横不能与左右两边相连。“暖”字的右边是“爰”要与“爱”区分。

5.学生书写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第二课时

一、教学方法

环节一

教学方法:朗读课文——读好语气

1.朗读一二小节,读好问答的语气读第一句“你在哪里”声音要低要稳;第二句“你在哪里”直接发问,语气上扬,语调延长。

2.指导朗读回答的语句“瞧”后面的诗句要提高音调,读出肯定的语气。

3.引发思考:雷锋叔叔曾在哪里抱着迷路的孩子?联系上下文推测泥泞意思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4.师生对读:(1)同学问,老师答。(2)老师问,同学答。

环节二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理解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雷锋叔叔还到过哪里呢?我们继续来读3、4自然段。

2.自由练读第3-4小节。

3.组内交流,班级汇报读了“踏着路上的荆棘、洒下的汗滴”,好像让我们想到:在一条难行的小路上,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吃力前行。通过“背、踏、洒”几个动词,可以看出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很吃力

环节三:

教学方法:反复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1.请同学自己读一读最后一小节,想一想大家是怎样找到雷锋叔叔的。

2.小结:雷锋叔叔是怎么找到的?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3.我们身边也存在着这样的“雷锋”,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在帮助谁?怎么帮的?请小朋友在生活中去寻觅吧。

4.交流汇报。

二、学法建议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经验,猜测词义。

2.借助关键语句,想像画面,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学具使用

1.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以谈话的方法导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恰当运用生字卡片、生字本等学习用具,让学生能够自主学文识字。

第一课时

冒、暖两个字书写时容易出错。“冒”字要注意上面不是“日”书写上面部分写得扁而宽,两横不能与左右两边相连。“暖”字的右边是“爰”要与“爱”区分。

 第二课时

泥泞路上的脚窝”、“路上的荆棘离学生生活较远,容易在理解上出

现偏差

 

 

课堂过关

 

 

 

 

 

 

 

 

第一课时

1.看拼音写词语。

léi fēng        mào yǔ        wān qū      wēn nuǎn                                          

zuó tiān         liú xià         sǎ shuǐ       bēi zhe

                                       

2.我会组词。

万(       西(       冒(       昨(       锋(    

迈(       洒(       昌(       作(       峰(    

第二课时

1.连一连,填一填。

长长的        细雨              背着(          

蒙蒙的        小溪              踏着(          

弯弯的        露珠              乘着(          

晶莹的        小路              顺着(          

2.我会做。

雷锋日记摘抄

1960年8月20日

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我把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有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我是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1)雷锋为什么说他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呢?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抱孩子

小路—背大娘           哪里需要爱心,

             乘着春风—四处寻觅     雷锋就在哪里。

                         (学雷锋、做好事)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