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梵 .高》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即“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画家凡 •高曲折短暂生、数量惊人的艺术作品,使他成为一个传奇般的人物。通过欣赏凡•高的作品,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大师的精神:刻苦、顽强、执着、积极探素、充满激情……启发学生去思考、感悟画家的内心世界。本课学习从了解画家开始,感受画家在创作作品时,受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因而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学生只有深人了解画家,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美术作品的真正含义。
欣赏活动是一种视觉分析练习,是从感性开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欣赏活动从感性层面逐步提升到理性层面,用美术语言、形式分析作品,积累美术知识,建构美术能力。本课编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获得欣赏方法,从蒙眬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激起欣赏、了解更多艺术大师及其作品的愿望,让他们直接去感受,去与作品、作者对话。
二、学情分析:
本学段的学生己经在前一阶段的欣赏过数位中外画家的作品,对绘画题材、绘画形式及风格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理解力和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但本课首次出现以面家为专题进行的欣赏的活动,学生在领悟、理解、文化艺术积累等还需要教师逐步搭建欣赏评述的阶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开展专题性欣赏学习。
三、教材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凡高生活的背景、绘画作品,掌握如何对一名画家及其作品从多角度进行学习分析和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凡高画作说一说、看一看、观察描述、动笔分析等方法,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会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凡高的学习,提升美的感受能力,对生活中及艺术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梵高的生平,画家不同时期绘画风格,学会用美术语言方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
2.难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能尝试用内容、色彩、笔触等方面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评述。
五、方法与策略
1.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六、教学准备
板书准备、模型、投影灯、材料包。
七、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
导入环节视频导入 |
1.探索引导 欣赏真实的星空(视频及投影结合),感受星河的美,教师进行提问:如何把美丽的星空保存下来了随时欣赏呢?生:摄影、绘画; 师:如果说西方艺术是美丽的星云,那么凡高就是这个星云里最美的恒星。出示课题——《画家凡高》 |
学生通过观看星空视频,模拟星空场景,感受星空的奥秘。 |
激发学生探索星空的好奇,引导学生探索星空的奥秘,思考绘画中星空的形式,引导出凡高。 |
二 |
感受新知 学会观察 |
1.初步感知(背景了解) (1)通过课下和书本的了解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所知道凡高。 教师进行总结简单概括背景凡高的母亲,弟弟提奥,以及凡高的一些经理,展示凡高的故事作品。 2.探索新知(内容分析) (1)以时间线的方式,1885年-1883年间早起作品(苦闷、抑郁)儿童时期及早起作品的10岁作品,15岁作品。学生体会早起艺术家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概括(写实、色彩黯淡、描写劳动人民) (2)内容分析 《吃土豆的人》作品赏析: 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内容的分析:把握几个关键点,教师引导怎么作品中去寻找关键信息,人物的特征,表情、主题物的描绘。 学生分析画面的内容教师总结:作品欣赏第一步内容的分析,讲究分析作品的方法。 欣赏同时期作品,体会作者同时期作品的类型,体会主要颜色暗淡、描绘劳动人民。 |
学生用抢答方式介绍自己对梵高的了解。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画面谈感受,根据分析内容的要求。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和分析,从内容、艺术特色、造型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
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的形式,了解凡高相关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可以用艺术的眼光去分析,增加艺术赏析能力。 培养学生了自我探究,学习,体现了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会内容的分析。 |
三 |
探索新知 小实验 |
1.中期探索 (艺术特色)(愉快、舒畅) (1)感受总体作品的变化,通过故事形式引导学生到后期法国作品的变化,欣赏视频。 (2)色彩分析 《向日葵》分析向日葵颜色变化,初期与中期的颜色对比,色彩对心境的影响。 采用选择卡的方式对应选出色彩的感受,作品色彩的变化(暖色为主,)作者的情绪情感。 欣赏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体会感受。 2.晚期作品 ( 笔法 ) (1)梵高精神受挫时候的照片展示。 (2)引导出精神病院时期梵高出现的《星月夜》,感受颜色的流动性。 学生体验流体画,引导出梵高绘画中的“湍流现象”,教师陈述湍流艺术的形式。 学生进行尝试流体艺术,感受运动的画面,再次分析星月夜的艺术价值。 寻找凡高绘画的笔触点彩,体会点彩的独特魅力,尝试用点彩进行填色。 (3)晚期生前最后一幅作品的感受,体会出作品的《麦田里的乌鸦》 |
学生感受向日葵的变化和梵高的心境感受 流体画体验,感受翻过绘画中的流体艺术 |
通过合作交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概括、分析的能力,学会知识的应用。 帮助学生体会梵高艺术的独特魅力并动手尝试制作感受艺术的魅力。 |
四 |
艺术实践 课堂指导 |
1.学会分析 (1)分别展示梵高作品,学生以书信为模式进行分析,教师提供线索进行补充。 (2)请小组进行作品的分析和讲解。 2.课堂巡视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创作,肯定学生的分析。同时也要委婉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即使的进行纠正。 |
学生从背景、作品内容、艺术特色、总结等几个方向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
通过分析学生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分析的能力。 |
五 |
知识拓展 总结课程 |
1.后印象派 2.教师:艺术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美,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抚慰。 |
引导学生拓展艺术知识。 |
课内外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课外探究,升华课程内容。 升华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 |
八、板书设计 画家梵·高 一、背景 作品分析 二、早期 1.作品内容 中期 2.艺术特色 晚期 颜色 笔触 三、评述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