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语文阅读力
一语B 李娅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并即将于秋季开学实施,标志着我国课改走进了新时代新阶段,义务教育全面进入了核心素养本位的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进程。当前,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立足于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我们要主动适应,学习、领会、进阶;提早把握,实践、反思、成长;以积极担当的心态,为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探寻有效高效实施路径、策略、方法。结合十余年语文教学所做、所想、所悟,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培育核心素养,开展自主的、思维的,基于表达的、体验的、全学科的阅读尤为重要;因此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就必须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这更是开展“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奠基工程,语文教师要肩负新时代责任使命,积极行动起来。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内容整合为三个层面六个任务群,分别是第一层: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一个,即“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即“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两个,即“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可见,语文教学目标在思维、在表达、更在阅读、跨学科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老师指出,没有阅读量,语文能力便无法得到提升。现在网络阅读兴起,但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多,完整、深度的阅读偏少。基于这种阅读状况,“整本书阅读”被写进义务教育新课标,这也是语文课改、教学的目标方向。
如今,语文部编教材十分重视阅读。小学语文二年级开始设置“快乐读书吧”,都属于“整本书阅读”的范畴。但想读好整本书,是对老师阅读教学水平与学生阅读力的双重考验。虽然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多读多写”“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这条理念,但学段中没有具体的整本书阅读目标和内容,实施建议、教学建议,也就没有多少整本书阅读的。“整本书阅读”就是在推进“多读”,把“表达与交流”整合进来,就是重视多写 。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更有效?“思辨性阅读”怎样落地?对于教师而言,这是新课题,需要系统专业的学习。整本书的阅读不是一定要求学生们每天按照一整本书的阅读量来读,而是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体验到的读后感,分享给他人。
1、整本书阅读是拓展训练
在新版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拓展阅读训练要求,作为语文老师,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不再是给一张阅读书单了,要给予一定的方法,既然是拓展阅读训练,教师就要先了解孩子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能力不足以支撑阅读整本书,就要循序渐进。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看,拓展阅读基本都属于探索阅读方向的。在一二年级阶段,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应该有意识给孩子来引导。选择较薄的绘本、漫画一类的简单的书籍,让孩子先通过阅读建立对阅读整本书的概念,再从兴趣和习惯上培养,让孩子意识到,我在阅读的时候,不是只看一幅画或者几页纸,而是在阅读中从封面阅读一直阅读到封底;在阅读中,建立封面标题、目录、导语阅读、章节阅读的概念,了解书的结构;一本书都有哪些特点,尺寸是多大,用什么材质,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印刷的字体大不大?这些细节的观察,都属于整本书阅读,需要引导孩子去观察、关注,建构阅读知识。
2、兴趣和体验是整本书阅读的训练重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标中,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并没有提出数量和方法的指导,而是对阅读兴趣和体验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有兴趣阅读的基础上,以思考为线索,在思考中体验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汉语言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中,新课标里强调了阅读的分享与交流,明确了在阅读分享和交流中的角色,强调是一个快乐的阅读场景;自由选择阅读的内容,保证孩子们对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兴趣;在引导过程中,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什么样的书可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家长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孩子的阅读,帮助孩子体会阅读的快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3、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辅导
新课标在 “教学建议 ”板块提出了 4 点建议,尽管指向的是语文教学,但也覆盖了阅读教学,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消化的。
首先,重视单篇精读,也要落实广泛阅读。经典的作品是需要精读的。所谓精读,不是面面俱到式的教学,而是在有所选择、有所聚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逡巡于语言文字,感受、领悟或赏析作品的独特魅力,促进言语发展和精神成长。在精读的基础上,要开放阅读视域,为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篇目和书目,以文学阅读为主,兼顾非文学阅读,以纸质阅读为要,适当引入多媒介阅读,保障学生正式和非正式阅读时间,落实广泛阅读,推动自主阅读,经营学生的阅读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重视阅读策略,也要凸显阅读审美。部编语文教材使用以来,作为语文要素的核心组成部分,阅读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往往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任务。不过,阅读策略包括一些阅读可视化工具只是阅读的手段、支架和方法,因此,阅读教学不能止步于 “知道 ”,而要通过在学生阅读实践中的反复运用转化为学生的阅读经验,走向知 “道 ”——让学生自觉发挥阅读经验,充分实现阅读审美。只有经历丰富的、持续的阅读审美,才能真正培养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阅读伴随学生生命成长。
再次,重视阅读吸纳,也要引导阅读输出。“阅读犹如呼吸”,这不仅体现了阅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且还勾勒出阅读的美好境界——有呼有吸,自然生成。阅读和阅读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吸纳,通过朗读、背诵、批注、摘抄等方式,丰富学生体验,丰满学生记忆,丰厚学生积淀,充分彰显阅读的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另一方面也要引导阅读输出,通过适度的多样化的阅读展示和交流活动,如撰写读后感、编制读书小报、开展班级读书会等,让学生共享阅读收获,共建阅读文化。
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当自觉进行专业阅读,据自身专业发展选择阅读提升技能、提升认知、提升修养的书籍,并熟练运用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用结合的专业阅读方法,成为身体力行的阅读践行者和阅读领航员,以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影响引领学生的阅读,以自身高超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建构学习型社会,路虽远,行可至。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