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随文识字,低段识字教学新样态

     2022年05月29日 10:34           打印   [字号: ]    

整体随文识字低段识字教学新样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1-3年级是识字的高峰。也就是说,小学低段语文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识字。识字和写字作为低段教学重点,又是阅读与写作基础,作为低段语文教师,在学生入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拓展识字的途径,提高识字的效率。

在部编版教材编排中,一年级上册除了两个识字单元外,共编排了四个单元的课文,共计认识常用汉字 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汉字,从数量上来说,不算多,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这些常用汉字的书写与认识已然是一年级学习的难点。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整体学文,分散识字,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提出了“整体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随文识字”呢?百度百科中一段解释“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己能解决,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它抛弃了传统识字方法的片面性与孤立性,对于低年级的识字基础是十分有益的。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学法的音、形、义面面俱到的精华,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以激趣减负为主渠道,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和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

随文识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中识字。低年级的课文,句子短,篇幅小,有故事性、趣味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再配上插图,图文并茂,很能吸引儿童。随课文分散识字就是让儿童识到十个八个的生字词,立即回到课文中去诵读,凭借课文内容的情节性,语句的连贯性,使儿童能很快熟读背诵。这样一篇篇课文学下来,他们就像滚雪球似的一篇连一篇的反复诵读了。这当中,阅读能力得到训练,生字词得到巩固,还受到规范语言的熏陶。及早给学生语境情境的氛围熏染,有利于促进儿童思维快速发展尽早形成形象思维。那么它在识字教学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一、随文正音反复强化记忆识字。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要素,在低段教学中,让孩子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听读,借助拼音是常用方法。随文正音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随机抽出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错或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等字需要随文反复强化。而对于一些容易读准的音,随着课文的反复朗读,学生能够读准单个字音,再读准词语,还能把词语放进课文中正确朗就已经达到了“初读课文,给生字正音”的教学效果了秋天》《雨点儿两篇课文的教学,通过“范读——领读——指读——自读——诵读”等反复多次的朗读让学生识记课文里的生字。

二、随文记字形强化联想记忆识字识字包括记住字形,随文识字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一年级上册编排的课文单元,已经出现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字,教师要有归类辨析意识,在学生初学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例如形近字,同音字对比教学;同一个部首扩展汉字进行教学;通过理解字义帮助记住字形的教学。总之,让孩子对生字字形的记忆深刻,达到记住字形的教学目的教学课文《影子》一文时,初读课题时,认识“影”字,初识“三撇”旁,扩展积累了“彩、形、衫、杉、彬”等字,是班级识字量大的学生自主说出的相关偏旁的字,我只是教读了拼音,组了词语,没有刻意让学生记忆,就随着课文反复朗读儿歌了。后续教学《雨点儿》时,看到了课文中的“彩”字时,学生自然想到“三撇”旁,再次拓展出了带有“三撇”旁的生字“彩、形、衫、杉、彬”,连续两次的扩展识记,学生自然拓展出更多地同偏旁的生字来。这样的识字教学也是整体随文识字的有效方法。

三、随文项,强化语境记忆识字。儿童的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就是强调生字词的教学要和具体语言环境相结合。 随课文识字,生字词学过后,就在课文中重现,这种语言环境(课文)对孩子的积极作用是其他语言环境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诵读课文,相同的语境反复出现,相应的生字词及时得到复习巩固。读课文,是学生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学生进一步加深字词理解的过程学生对字(词)义理解得比较清楚,在后期写话、作文中的错别字就相对要少得多。升国旗一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反复读文之后,一读再现大场景:回想“中国 国旗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家,旗帜及其名称”;二读找出描写红旗美丽的句子,感受国旗的美丽;三读找出文章中的四句话,分组赛读;四读再现校园升旗场景,联系课文,诵读“五星国旗,我们的国旗。迎风飘扬,多么美丽。望着国旗,我们立正。向着国旗,我们敬礼。”;五读再望国旗,回忆每周升国旗的场景,眼望国旗(课件国旗),背诵全文;五读的教学设计已将全文烂熟于学生心中,再去分解认字,他们已经达到熟练识字的效果了。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种理解不同于高段教学中的解释词语,而是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理解词义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雨点儿教学中,我在书写课题结束后,让学生观察:“雨”“点”两个字都有点而且是四个点,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四个点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出了“雨”水太多了,飘过了‘伞’(一)飘过了‘房屋’,依然排列整齐,很多很大;也说出了雨点儿太可爱了,没有四个点的支撑,它是站不住脚的。书写时,“雨”的点要整齐同向排列,“点”的点要撑左右撑开。这只是随文识字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只有把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识字始终在趣味中彰显效果。

当然,光通过随文识字还不能让学生完全认清汉字,所以,我们还应该在通过多次阅读文本,与汉字多次见面后,把汉字有选择地集中起来,分析字形,指导写字教给学生更多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针对其低段学生“不能成批识字,影响识字效率”的特点,我们可定期对所学汉字进行归纳,如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同偏旁字、同义词、反义词的归纳等等,引导孩子学会定期归纳复习,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应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识记生字,从课外汲取更丰富的识字源泉,在生活中捕捉识字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整体随文识字作为低段识字教学的一种新样态,已被广大一线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把课文的阅读学习与识字巧妙结合,又将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识字教学这一重点让语文教学整体推进,始终在文章营造的语言氛围、情境氛围中完美再现,美文美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享受语文的魅力。


最新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