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资源库

学习新课标,回归大语文

     2022年05月28日 20:05           打印   [字号: ]    

2022年新课标颁布已有月余,期间,我认真倾听了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主要内容与变化”的讲座,也利用工作间隙自主学习了“新课标”相关内容,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比较,“新课标”的其变化之大,可谓有目共睹。

第一,立足大生活,实践语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新课程标准强调基于真实情境的实践性、综合性,甚至跨学科的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真实性,而我校“真味语文”课程也强调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验、参与真实的学习,在真观察、真思考、真情感中有滋有味地学习,在真正的成长中收获生命的本味。作为语文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整合语文学习的内容,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真正相融,建设全面而又开放的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基于大任务,统整教学。2022“新课标”首次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指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教学实践时,要依据学生学情,紧扣单元教学主题,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结构化的教学形式,开发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第三,跨越大学科,融合创新。2022版“新课标”提出“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语言能力这里的“跨学科学习”是在原课标“综合性学习”基础上的延伸,比而较之,“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课程的学习要与其他课程实践活动结合,而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联结了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围绕学科内外、社会生活中的话题,进行探究性活动,注重在真实情境中的活动与体验、问题与探究、设计与表达,培养团队合作、实践创新等综合素养。这样的学习可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完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

   总之,“新课标”的颁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们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提高专业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


最新阅读

更多 →